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读《我决定活得有趣》

■冯娟

《教育导报》
2018年第68期(总第3205期) 导报四版

金庸为蔡澜的新书《我决定活得有趣》作了一篇题为《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的序文。在序文中,他开篇第一句话便是:“除了我妻子林乐怡之外,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同行过最长旅途的人。我们一起去过很多次日本,每一次都去不同的食肆,我们还结伴同游欧洲、藩市,再到拉斯维加斯,还到国内的杭州等,我们互相享受作伴的乐趣,一起去享受旅途中所遭遇的喜乐或不快。”读至此处,我心里羡慕得不行。

很多年前便喜欢读蔡澜的书,从他谈女人,到谈美食,再到谈旅行,各种独立的小册子,有趣又轻便,常常在机场候机的时间或者在疾速狂奔的高铁上,很快便能读完一本。书虽不厚重,深意却丝毫不减,无论是讨论人生,还是工作、友谊,还是婚姻,他都能给出极有见地的解释和观点。

他见多识广,拍过电影,做过监制,当过电视主持,开过餐馆,卖过茶叶,还会书法,善写文章,可谓十八般武艺,个个可随手拿起,重点是还通达人情,善于为他人着想。就连他的老朋友倪匡都忍不住慨叹:“一个人怎么可以有这么多方面的才能?”

这本《我决定活得有趣》沿袭他之前集子的风格,以千字小品文为主,写他欣赏过的风景、他享受过的美食、令他赞叹的艺术,他经历过的大千世界。文字清简直白,却又妙趣横生,有顺其自然的洒脱,和不着一字的风流,像他的为人一样。他说:“生命的长短,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但生命质素的好坏,却是我们自己能够提高的。”因此,他便尽可能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电影监制做到疲惫时,选择转身离开,初时想着休息之后再回来,后找到更有趣的事情,便一去不返。三十几岁时,他有一段时期过得极不愉快,便潜心去学东西。开始是学书法,后来又学篆刻,刻图章,直到现在,以上三样皆达到了大师的水平。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正像他在书中写的那样:“被这个时代推着,你不给我机会,我便从别个中找到乐趣来。”

蔡澜热爱写作,虽然给专栏写稿时间紧迫,但仍很享受这种被虐的乐趣。有人问他要成为作家,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他答:“凡事一求代价,层次必低。抱怨没地方发言而停笔,就永远停下来了,你当成记日记不就行了吗?”虽是浅显简单的几句话,却给人以当头棒喝之效。他更反复向年轻人建议,凡事都要试,不试,绝无机会成功,试了,成功和失败,一半一半的机会。年逾古稀的蔡澜,亦不会介意谈论死亡。他说,虽然还没轮到我死,但凡事总要有计划,现在开始讨论,也是一件乐事。最好的情况是,年老身衰后,在家里静养,请一个护士,所花的钱也不会贵过医院病房,请相熟的医生开好止痛药和麻醉剂,之后静等油尽灯枯。虽是平淡的文字,却尽显其豁达通透的人生观。

当然,书中不只有对人生做出的严肃认真的讨论,间中也写到许多好朋友的轶闻乐事。其中有篇文章他写倪匡,说他在每个时代都玩得尽兴,到成为专家为止,且一个时代的结束,从不回头,所收集之物,也一件不留,潇洒之极。蔡先生还特意写了一件倪匡入行做演员时的趣事,由于倪匡身矮,又胖,从未穿过喇叭裤,做好的衣服,店员量过腿长,把喇叭裁去一截,就变得不喇叭了,后来终于找到一件意外合身的,想不到竟然是经由曾志伟七改八修后订下的,这让原本欣喜试穿的倪匡大为不悦。读到此处时,我正因忘记带办公室钥匙,大中午坐在走廊边的窗台上,忍不住捂着肚子狂笑不止。

也许在蔡澜先生的心里,所谓人生啊,不过是走马观景,甜蜜与哀愁一一尝过后,便当欣然放下。亦仿若游人行过花径,当闻花香时便闻香,当赏花艳时亦便尽力去看,路尽花谢后,另寻一片更有趣味的花园便是,何须惆怅,何必纠缠呢。外人看他是无情,但若认真细想,便知他这是一份活在当下的真正的深情呢。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