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投身社会实践

《教育导报》
2018年第73期(总第3210期) 导报二版

“青歌”实践队员向村民展示“宅果园”微信公众号(王启帆摄)

清华学子走进革命老区合影(马发海摄)

每到七八月的暑假,便是高校大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入基层切身体验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好机会。因此,今年各高校也纷纷开展起火热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用理性视角和科学方法开展社会调研,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南石油大学“青歌”实践队:

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冯凯)近年来,国家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各大高校也更加注重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在此背景下,今年8月,西南石油大学“青歌”暑期实践队将大学生暑期实践、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带着无人机、相机等设备前往梓潼县华沙村开展暑期实践。实践主线是为胭脂脆桃、桃农故事拍摄一部微纪录片,宣传当地胭脂脆桃,也从乡村环保、新农业建设等多个角度入手调研,探索新农村的发展之路。

此前,3—7月,“青歌”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便在课余时间里,三进三出华沙村,了解当地民生风情,调研华沙乡村建设,与当地农业公司多次交流,并拍摄了胭脂脆桃从繁花盛开到青果满枝,从成熟下树到包装销售等视频片段。暑期8月,队员们再次整装出发,一行十人来到华沙村,希望为华沙村注入互联网+的力量。为完成华沙村的宣传纪录片,队员们前往多位农户家里,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听他们诉说胭脂脆桃背后的故事,并拍摄记录下来,结合前期的拍摄素材剪辑成一部时长5分多钟的微纪录片。

“青歌”暑期实践队的扶贫路远不止此,许久之前,在调研了解华沙村的具体情况后,“青歌”实践队便为脆桃的销售提出了“认领桃树,体验农耕”的思路,并获得了当地农业公司的认可和支持。“认领桃树,体验农耕”是一种新型促销模式,队员们建立了“宅果园”公众号作为认领平台,消费者可以花费200元认领指定编号的桃树,从而收获该株桃树所结出的所有胭脂脆桃,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一份认领单提供保底60斤胭脂脆桃。消费者如有闲情逸致,亦可亲赴桃园,照料桃树,体验农耕生活。

四川理工学院学子“三下乡”:

学习非遗油纸伞技艺

本报讯(周超文 袁露 何启思)日前,四川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的“三下乡”学子们,来到泸州市江阳区分水油纸伞厂,开展非遗油纸伞传承学习实践活动。

在近一个星期的活动中,学子们参观了分水油纸伞传习所、油纸伞博物馆,认真学习油纸伞制作工序,油纸伞传承人毕六富对他们进行现场传习指导。同时,这些学子们还就油纸伞技艺手法、传承人的生活背景和技艺的延续性等问题进行采访,用镜头记录下了传统技艺制作的方法和过程,并将带回去在学校刊物及网站播出,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非遗油纸伞技艺的继承和弘扬作出自己的努力。

清华学子走进革命老区:

寻访红色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本报讯(马发海 冉启东)近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博士生张烨宇带队的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支队一行11人在暑假期间走进大巴山深处的革命老区万源市,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革命遗址、拜谒烈士陵园、举行“红色故事会”、学唱红色歌曲等活动,寻访红色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在为期10天的革命教育实践活动中,清华学子们聆听了精彩的专题红色文化讲解、参观革命故地。在李家俊故居、文昌宫、八台山等红色文化热土上开展的现场教学中,清华学子们做到了真正在实践中听故事、学精神、立信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清华学子们还针对“红色资源开发运用与研学旅行基地打造”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开展了分享讨论。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南开大学师生:

在七一映中设立“南开书屋”

本报讯(胥杨 周雨霜)日前,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社会实践队师生一行17人来到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开展“汶川十年”教育情况调研及建立“南开书屋”的社会实践活动。七一映中党支部书记、校长熊作富热情地接待了到访的南开学子,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育人理念等,就“南开书屋(七一映中)”安置办法与社会实践队一行进行磋商。

为方便同学们的阅读,使图书得到充分的利用,“南开书屋(七一映中)”设置在了七一映中的图书阅览室,“南开书屋(七一映中)”涉及6大类图书,共365本书。图书资金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由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社会实践队队长李世蕴同学发起的“十年汶川,南开书屋是南开迟到的祝福”公益募捐活动所筹措。李世蕴同学表示,他们还将对“南开书屋(七一映中)”的图书进行定期更新补充,帮助七一映中的同学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据悉,“南开书屋”是南开大学推出的一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援建小型图书馆的公益项目。

川籍大学生:

上高山下农田,体验新生魅力

本报讯(高瑞良 周天遥)近日,来自江苏省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的川籍大学生社会实践小组完成了在北川的主题调研。本次实践活动期间,8名实践队成员实地调研了石椅羌寨、艳鑫联合社、泛美航空城、北川住建局等地,从文化、民生、建设、经济等多个角度深入了解了汶川地震后十年来北川的重建与发展。

“山东省对口承担并且高效率地完成援建北川的任务,北川人为山东援建人员带来羌歌与羌舞,以他们独有的乐观态度,表达着对援建者的感恩。行走在北川的街道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片土地十年前后的沉寂与生机。”川籍大学生社会实践小组成员发出了同声感叹。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