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人的“门内谈”

——读《语文教育门外谈》

■孙永庆

《教育导报》
2018年第88期(总第3225期) 导报四版

钱理群是位颇具争议的学者。他以研究鲁迅、周作人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学而著称,对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反思,深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他关注语文教育,积极参与语文教育改革的讨论,写出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和随笔。

《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次辑录了钱理群教授有关语文教育的文字,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集中展示。卷一:以“立人”为中心,是作者对语文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现状的整体论述,提出了以“立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卷二:我们现在怎样做老师,是作者给一些语文专著所写的序言,结合这些著作谈教育的核心——人与精神,教学、写作、阅读都应体现这一核心;卷三:我愿意倾听你的讲话,通过与大中学生通信,了解他们的心声,为语文教学把脉,找出语文教学的弊端,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卷四:“网络评价”试验,通过互动的方式,就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探讨;卷五:《新语文读本》等的编写,来实践立言以立人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与任务的理论;卷六:经历与怀思,是回忆学习语文和教语文的文章,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谈语文教育。

书名是《语文教育门外谈》,这是钱理群教授的自谦,其实是真正的门内谈,他在中学执教18年,还经常在网上与中学师生进行对话,了解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像有些学者对语文教育不做深入调研,靠一些所谓的调查报告提供的情况,就对语文教学说三道四,把当前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而不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候,通过实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钱理群如何做的呢?他是全身心地投入,陶醉于其间,并且由思想者转向“实践者”,“立足于建设,从一件件具体琐碎的事做起”,“把每一个项目都当作学术工作来做”。在《关于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断想》中,谈了对《新语文作文》编写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列举了一些案例来分析解决3个问题:一是学生不愿意、甚至害怕写作,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把写作看作是外加的负担;二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即“写什么”的问题没有解决;第三才是“怎么写”的问题。学生具有天生的写作欲望,这要看教师的诱导和激发,使学生逐渐转化为主动的写作行为,处于良好的写作状态,写作文就会水到渠成。说着容易,如何诱导和激发,还是读读这本书去感悟吧,我想你会有收获的。

读《语文教育门外谈》,有些语句闪着智慧的光芒,像燧石一样能够敲击出心灵的火花,让你去发现和思索,让你生发出很多想法。“学习要有兴趣,要把学习每一课当做一次精神的享受,精神的探险,要怀着极强的期待感,好奇心走进课堂,在老师的指引下,去‘发现新大陆’。”我也期盼着这样的课堂。“我的周围就逐渐聚集了一批学生,我们一起读书、写作,一起踢足球。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并努力培育我的学生内心的美,并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彼此之间谁也离不开谁了——我和一部分当年的学生至今还保持着这种超越师生的感情,我觉得自己在育人也在写诗。”我也期盼着这样的师生关系。“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终是要促进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个性的健全发展。”是独立人格形成的过程,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人,这也是我期盼的最美的语文教育。那就让我们和钱理群教授一样努力吧。

总之,阅读此书可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思维模式的转变,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我认为这本书应是语文教师的必备参考书。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