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空竹声声响 又见簇锦花怒放——成都市簇桥小学校传承非遗文化推进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教育导报》
2018年第110期(总第3247期) 导报三版

2017年10月20—21日,浙江省金华市体育馆里高朋云集、人声鼎沸,不时传来空竹飞舞独有的破空之声和热烈的欢呼声。2017年中国金华国际空竹邀请赛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举行。来自马来西亚、日本、台湾、澳门、江苏、北京、上海、四川等共75支队伍,727位男女运动员接踵登台。

在小学组的选手中,一群来自成都簇桥小学的“空竹娃”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你看!小选手们紧盯着空竹,有条不紊地摆弄着手上的杆,控制、拉升、抖动……空竹时而在半空中不停地翻转,时而在长绳上跳跃。孩子们镇定自若的表演,行云流水的动作,吸引着每一位观众的目光。

表演结束,“空竹娃”博得满堂彩,荣获本次大赛小学组一等奖!

这不是簇桥小学的“空竹娃”第一次在表演中“露脸”了。在2016—2018年成都市中小学生校园空竹比赛中,学校连续三年包揽团体奖、单项奖第一名。学校空竹代表队多次承担表演任务,从2010年到2018年,共参加表演9次,其中国家级表演1次,市级表演3次,国际交流4次。……

始建于1905年的簇桥小学,选择了空竹——这项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短短11年间,学校以“求善求真、成己成人”为顶层设计思想,将“空竹”本身蕴含的文化属性与学校“真善教育”进行融合,走过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空竹运动进校园  课内课外不能少

簇桥小学和空竹运动结下不解之缘,是从2007年开始的。作为区域内的百年名校,簇小一直以“求善求真,成己成人”为办学理念,坚持尊重差异、赏识个体、多元发展、幸福成长”的办学特色。学校地处成都市武侯区靠近双流区的簇桥乡,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随着周边家具、汽配、制鞋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学生中的比例不断攀升。这些孩子活泼好动,但家庭经济情况参差不齐,没有太多城市儿童的时髦玩具。

“如何为孩子们选择一个健康、积极、有趣的体育项目,让他们爱上运动,爱上学校,并在学校中幸福成长呢?”这个问题成了长期以来困扰簇桥小学校长和老师们的难题。

在不断地寻找和思索中,“抖空竹”这个运动渐渐进入了簇桥小学校长和老师们的视野。

是谁在簇小第一次抖起空竹?这个事实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被淡忘。人们能够记得的是,小小的空竹很快征服了簇桥小学的孩子们。每到课间,校园里就响起阵阵高亢而悠长的空竹声,此起彼伏,直上云霄。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川西地区十分常见的民俗体育传统项目,‘抖空竹’之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元素。”簇桥小学校长何尧远说,“因此,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酝酿深挖空竹的文化内涵,并将它和办学思想结合起来,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令簇小校长和老师们惊喜的是,空竹和“百年簇小”积淀的学校文化相得益彰——空竹是一种充满雅趣的体育与娱乐相结合的活动,可以开发为“怡情类课程”,这与学校核心文化中的“求善”一脉相承;“抖空竹”也是一种体验性课程,学生可以从中积累宝贵的经验,这种经验又可以强化学生的程序性知识,这又与学校核心文化中的“求真”天然呼应;“抖空竹”还是一种技巧性较强的活动,个人在技术上得以无限提升,这就是“成己”;而学校千人集体抖空竹活动,整齐的方队、划一的动作,伴随着千只空竹的嗡嗡齐鸣,更是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是践行学校“成己成人”文化理念的实证之一。

2009年,簇桥小学正式引进空竹运动,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门体育技能,更是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学校把空竹课设置为校本课程,从班班有空竹课到编撰《空竹》校本教材,从组建空竹兴趣小组到组建学校空竹团队,最后到设置校级空竹挑战赛,逐渐搭建起成熟的教学、活动与发展并举的工作体系。学校还制定了评选实施细则,多次开展了簇小“空竹娃”评选活动,实现了空竹文化的普及提高。

 

空竹文化为指引  “真善教育”结硕果

从2009年到2015年,簇桥小学经过6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编写出一套适合小学生使用和练习的《空竹》校本教材。

根据抖空竹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结合小学生生理与心理成长及教育规律,学校将教材分为三个板块,即《空竹之快乐启航(低段)》《空竹之求善求真(中段)》《空竹之成己成人(高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和品质。其中,低段重在激发学生对空竹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运动和对空竹精神的探究冲动;中段重在启发学生对空竹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思考并进行延伸,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高段重在引导学生体悟与自省,让学生于健身中感受人生道理,使学生心灵得到充盈,情感得到升华,精神世界得以丰富,人格得以完善和健全。

这套图文并茂,融合了语文、历史、体育、物理、艺术、健康等跨学科内容的教材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师生的喜爱。空竹课一跃成为全校1700多名学生最喜欢的课程。

同时,簇桥小学依托空竹这个项目,全面推进学生社团的建设,并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在学校看来,让学生能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就要给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为了搭建这个平台,簇桥小学开设了70多个社团,除空竹外还包括书法、舞蹈、美术等,每周星期二、三、五下午都是固定的社团时间。每年学校要举行“乐读会”等六大节日。近年来,每年都有数百人次的学生获得区、市、省和国家级艺术或体育比赛荣誉。

近年来,簇桥小学形成了“6+X”的综合实践模式。“6”即“簇小6节”,包括6次大型综合实践活动,是为所有学生创设的发展多元智能的综合性大平台。“X”即多样化的社团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选择社团课程,这是为学生搭建的发展自己优势智能的个性化小平台。

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永远是空竹社团。簇桥小学空竹社团将空竹技艺、舞蹈形体、体育运动、舞台表演多种艺术表演形式汇聚一体,创编了“杂耍娃”“快乐的课间”“幸福kt”“茉莉花”“旋转的中国红”等精彩的节目。

与此同时,1700多名“簇小娃”和100多名教师的加入,让空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传播。“簇桥小学是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典范学校,他们对空竹运动的传承,给空竹运动在四川省的普及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四川省空竹运动协会会长廖述斌感慨地说。

如今,簇小空竹队已经成为武侯区乃至成都市教育界的一张名片。在国际化交流活动中,抖起的空竹更是让外国友人牢牢记住了这项中国特有的民间体育传统项目,也记住了“空竹娃”和历史悠久的簇小——小小空竹搭建起了簇桥小学和国外学校的友谊之桥。

桃园芬芳,岁月如歌。挑战与机遇并存,激情与创新同在。我们深信,在高亢而清脆的空竹舞空声中,乘着武侯教育振兴的东风,承载着簇锦万千学子的梦想,明天的成都市簇桥小学校一定会实现新的跨越。

(白纲)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