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教育导报》
2018年第115期(总第3252期) 导报二版

前锋区

打造特色教科体品牌

本报讯(熊吉平 杨晖晖)日前,广安市前锋区教科体局组织确定2019年“1334”工作重点:塑造1个品牌、扭住3个抓手、严把3个关口、优化4个环境,抓重点、补短板、出特色,努力实现“教育品牌、科技示范、健康前锋”目标。

塑造1个品牌,强化党建引领。开展组织生活规范、名师党员示范、师德师风优化、党建内涵提升“四大行动”;开展“廉洁学校”创建活动,加强收费、基建、采购等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监管,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扭住3个抓手,强化项目建设。抢抓项目、政策、资金,完成向上争取0 .8亿元,新(改)建公办幼儿园2所,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2所等项目。

严把3个关口,深挖发展内涵。严把改革关:实施改革成果巩固计划,实施英语教学改革,深度挖掘地域校本教材。严把创新关:实施优势产业发展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严把服务关:完善现代体育服务业体系,打造“运动之城”。

围绕4个重点,优化发展环境。全面解决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以川渝合作为重点,定期召开产学研技术合作交流会;以全民健身计划为重点,建好健身场地。以人才支持计划为重点,实施“易地挂职”“专业成长”“共享培训”计划。

筠连县

抓实特殊教育工作

本报讯(袁春焰)日前,筠连县狠抓“特殊教育群体”工作,全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高质量、公平化发展。

完善体系。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学生关爱体系;由民政部门牵头,教育等各部门依职履责齐抓共管。建立“爱心妈妈”制度,组织开展“牵手留守儿童”“冬暖童心”等活动。关爱贫困。建立“政府投入、社会捐助”的教育救助、助学机制和贫困学生入学绿色通道。保障权利。持续加大投入,切实办好县特教校;在普通学校开办“特教班”、提供随班就读条件。确保公平。坚持以流入地和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进一步优化城区学校布局,增加学位500余个,不断提高公办学校接受能力,确保进城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会理县

创新教育督导工作机制

本报讯(彭万香)近年来,会理县积极创新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加大教育督导工作力度,强化教育督导功能,有力促进了会理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和均衡发展。

完善督学队伍。自2015年起,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主任的教育督导委员会,聘任47名兼职督学对全县中小学进行挂牌督导,建立了义务教育责任区督学制度;自2017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10万元教育督导经费,实行单独列支。2018年,选派3名督学到东北师大参加凉山州第二期高级督学研修班培训,督导队伍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重视督导实效。进一步完善督导工作机制,切实履行好教育督导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监测职能,切实增强教育督导的实效性,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当前重点。全面落实“六长”责任制和“双线八包”工作机制,将教育发展和控辍保学情况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绩效考核。

射洪县

三举措提升教研质量

本报讯(谭洪秀)日前,射洪县教体局通过构建教研体系、创新研培机制、搭建竞技平台三举措来提升教研质量。

构建教研体系,倾心尽责注教改。在县教体规划指导下形成以名师工作室为龙头,以“学校—学区—全县”三级为平台,以“市—县—校”三级名师工作室和全县大教研为教研实体的立体教科研网络。创新研培机制,博采众长潜修炼。通过开展全县初高中大联合教研、初高中新教材培训等活动,将研培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不断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不断探索践行适合全县教改工作的新途径。搭建竞技平台,精雕细琢强师能。近10年来,县教体局每年举行全县初高中13个学科“同课异构”教学技能大赛,通过学校初赛、学区复赛、县上决赛,层层选拔,以赛促研,以赛促培,要求青年教师关注前沿、聚焦核心,大胆创新、自我提升,大规模促成研学风气在全县形成。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