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教育导报》
2019年第6期校园周刊(总第3263期) 导报二版

上个月的“江口沉银考古”就是学生完成的一个项目式学习。进入考古现场前一周,省博物馆教育研究所所长钟玲来到学校上课,让学生初步了解“江口沉银”的历史之谜,并带领学生设计问题、制订计划、合作排演。接下来一周,学生在工作人员组织下,装备齐全地进入“现场”。学生陆续挖到各种文物,并按照考古程序清理、分类、称重、拍照、编号。

博物馆研学是设计好的项目,寒暑假的项目式研学旅行则更考验学生主观能动性。过去,学校去过安徽、西安、南京等地研学。这个寒假,学校即将开展“江南团”研学之旅,围绕江南主题,学生自发产生了两个项目小组,一个聚焦建筑,另一个聚焦美食。研学之旅不是兴之所至地游玩,元旦假期前,学生就根据前期阅读,画好了研学地图,甚至初步构思了开学后的汇报展示。

“项目研学很好地发挥了深度体验学习、专题性综合学习、主题探索学习几大学习方式的优势,扭转了有的传统学校课程资源抽象而不够直观、零散而不够系统的局面。”陈霞说。

◆完善评价体系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评价是完整课程的一环,龙泉一小为研学课程设计了多样的评价方式,既有过程性评价,也有阶段性评价;既有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在学校办公室,毛海燕将一只大纸箱搬到记者面前,学生这学期的博物馆研学课的成果装得满满当当。随机翻看,学生邓彩衣为金沙遗址制作的手抄报内容全面;李晨灏绘以三星堆发掘过程的思维导图让人一目了然;还有学生用各种材料仿制的文物,细节生动。

每学期开学的现场汇报展示最引人关注,毛海燕向记者展示去年9月现场汇报的录像,学生现场运用多媒体讲演,台下评委老师进行点评,颇有论文答辩的架势。“我们也在对评价方式进行评价,这学期就发现一个问题,汇报展示都是个人展示,下学期要做些改变,更加体现合作探究。”

在陈霞看来,平时作业与汇报展示既是评价环节,又是另一种学习方式。学生进行汇报就是要将自己学习的成果尽量完整清楚地传达给他人,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生又会不断发挥能动性,调动各种知识,在此过程中,实际上就促进了知识的再次飞跃。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