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小学的教师周末扶贫记

《教育导报》
2019年第16期校园周刊(总第3273期) 导报三版

校园故事

一所小学的教师周末扶贫记

去年初,营山县骆市小学全体教师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参加扶贫攻坚工作,该校22位教师与骆市镇牵牛村22户贫困户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近一年里,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在牵牛村总会看到骆市小学教师的身影:在村头、田间、贫困户家,他们宣传脱贫政策、规划落实脱贫措施、与贫困户同劳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教师的品质。

故事一

昔日流浪汉今日护林员

前几年,在牵牛村附近或骆市镇街头,常见一位身有残疾的流浪汉,以捡破烂乞讨过日子。他叫杨建牛,骆市镇牵牛村人,家里穷得很,连张睡觉的床都没有。

去年初,村社干部主动找到杨建牛,把他纳入了低保,为他修建了新房,杨建牛结束了流浪乞讨的生活,有了一个新家。骆市小学为他添置了木床及床上用品,帮扶责任人吴慧英经常去他家宣传脱贫政策,规划落实脱贫措施,帮助他脱贫。一年后,杨建牛生活好了。2018年,杨建牛的纯收入7000多元,远远超出脱贫标准。而今,杨建平成了村里一名护林员。

故事二

“杜懒懒”变了

牵牛村五社杨素碧,今年75岁,常年患冠心病,儿子杜某(化名),人称“杜懒懒”,不爱劳动,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日子过得很贫穷。

帮扶责任人黎老师进他家后,他家情况发生了变化。扶贫先扶志,黎老师首先从多方面开导杜某穷则思变,寻找致富门路,“不等”“不靠”,克服消极心理。在黎老师的开导鼓励下,杜某变了,变得勤劳忙碌,多年丢荒的土地种上了庄稼,去年收稻谷一千多斤,玉米五百多斤,花生一百多斤,杜某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吃穿不愁了;黎老师为杜某的母亲杨素碧申请了低保和医疗救助,杨素碧患病不用愁。

黎老师还积极为杜某谋划家庭养殖,去年五月的一个周末,黎老师买了10只小鸡,冒雨送去杜某饲养,汗水雨水湿透了衣服,感动了杜某。杜某想,自己若不努力,脱不了贫,怎么对得起黎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呢?他常在村里打些小工挣钱,还揽上了村里打扫马路的活儿,每月1500元。……去年,杜某家人均纯收入5200多元,等待脱贫验收。

故事三

农家庭院变整洁了

牵牛村第一书记唐定雄常说:“过去,农家喂鸡鸭,清洁卫生是个老大难问题,自从教师进村入户后,这一现象有了很大改变。”

骆市小学老师钟兴艳和王玲琳回忆说,她们刚去二社贫困户江某(化名)和李某(化名)家,房屋周围满地的鸡鸭粪和垃圾,简直无法下脚。两位老师便挽起裤脚,操起扫帚,打扫卫生。老师的行为感动了主人,主人忙和老师一起打扫,两位老师趁机宣讲卫生与疾病,告诉主人家鸡鸭圈着养,粪便勤打扫,什物不乱放,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少生疾病,令主人家心里信服。

钟兴艳和王玲琳第二次去,发现两贫困户家环境卫生有了很大好转,非常高兴,并鼓励他们要继续保持清洁卫生。两位老师还捎去一些卫生知识宣传画和洗洁用品,组织他们参加“骆市镇清洁百日行动”活动,促进了全村卫生状况的彻底改变。渐渐地,牵牛村的环境卫生变好了,那些农家庭院也变整洁了!(黎刚)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