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学子搭上教育信息化“快车”

■实习记者 杜蕾

《教育导报》
2016年第83期(总第2980期) 导报一版

9月27日,全国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在甘孜州举行,与会嘉宾实地考察了康定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当天大雨如注,却没有影响大家参观的热情,甘孜州精心打造的智慧教育“云服务”、两类远程网络教育平台,得到了与会者的点赞。

异地同堂同步学习

学生思维更快

视野更开阔

下午3点,康定中学高二(17)班正在上化学课。学生手中拿的不是课本而是平板电脑,他们并没有盯着讲台旁的老师,而是电子白板视频里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的老师。

通过网络,完全与成都名校同步备课、上课、作业、检测,这在康定早已不是新鲜事。2002年起,康定中学就与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合作,开办高中远程直播教学班。

“学生现在还可以通过使用平板电脑直接接收七中的试题,及时作答、反馈,老师及时评改、讲解。”在17班班主任杨涛看来,前远端及时交互,突破了地域限制,使先进教学理念、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信息化的新型教学形态得以共享。

“异地同堂,让我见到了不少从没做过的题,见识了很多奇妙的解题方法。”说起直播课堂带给自己的改变,学生次称降错说,“思维快了,视野开阔了!”

与此同时,在康定中学初中直播前端教学班,一堂英语课正自动录制。授课老师将七中的英语教学资源与自己课堂相融合,使之成为一堂本土化的优质课。视频将上传到康巴网校编辑后形成课程资源,州内其他县乡初中均可进行点播。

这样的直播教室,除了康定中学外,已经在回民小学、州幼儿园等建起。

不仅搭建“内地优质带动州内优质的 A平台”,也精心打造“州内优质带动州内薄弱的 B平台”,使藏区各级各类学校都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局信息办主任权文天说,他很吃惊,“没想到甘孜州在受地域限制的情况下,努力让学生搭上教育信息化的‘快车’,我们学到了不少经验。”

名校教师“面对面”备课

教学思路变了

教学模式更灵活

受益于信息化的不只是学生,老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也迅速得到提升。

在康定市回民小学信息化办公室,三年级数学教师黄小莉对着电脑,观看学习成都实验小学三年级几日前刚上的三位数连减课程。看课堂实录,读懂课堂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方法,回民小学的老师称之为“读课”。读完后,黄小莉结合自己班上实际情况进行备课,最终融合实小教学方式创新再现课程。

办公室的另一侧,二年级语文教师曾莉正和同事一起,通过网络“面对面”听取成都实验小学教师刘雯雯的备课讲解,还可以立即网络对话咨询。

“这样的远程植入式教学,我们的教学思路变化非常大。”曾莉坦言,成都名校的教学方式确实与传统的填充模式很不相同,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并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入这些教学资源,我的教学模式不知不觉中起了很大变化,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对于边远地区来说,让大量老师‘走出去’培训,是很难办到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教育局副局长刘进喜感触颇深,“甘孜搭建的网络平台让老师能在线学习内地和州内优质课程资源,弥补了州内教师走出去培训的难题。”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效解决了州内师资薄弱的短板,帮助甘孜州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和水平飞速进步的教师。”甘孜州副州长何飚说。如今,甘孜州教育城域网全域覆盖,并建成主播教室43间、录播教室107间、远程师训室272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初中升学率逐年提高。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