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也需要“仪式感”

《教育导报》
2019年第43期家教周刊(总第3300期) 导报三版

■刘希

清明节前夕,女儿的班主任要求办张清明节手抄报,女儿做好后拿给我看,我一下就怔住了。她在上面写了五个大字:“清明节快乐!”我指着手抄报对她说:“你这里不对,清明节是怀念亲人的日子,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沉重的,怎么会快乐得起来?”她摸了摸脑袋,疑惑地望着我问:“每年清明节放假一天,多开心的事呀!”

女儿对清明节的记忆,仅仅停留在放假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根本没有意识到,对于大人,清明节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于是,我耐着性子对她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记得这首诗我教过你,伤心到断了魂的境地,那是无论如何也快乐不起来的。”听我这么解释,她这才意识到写清明节快乐确实有些不妥。

也许是很少给孩子清明节的“仪式感”,这几年每年回乡扫墓我都没带上她,所以她一点儿清明节的概念都没有,因而认为,清明和每一个传统节日一样,都是幸福而快乐的。

清明节到了,我决定带孩子去乡下祭扫,给她一些清明的仪式感。

清早,下了蒙蒙细雨,我带着孩子去商店买纸花、香烛和纸钱。走到半路,她突然边走边吟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然后她问我:“妈妈,是不是每个清明节都下雨呀?”我想了想告诉她,的确是这样的,几乎每个清明节都下雨,雨水就像思念亲人的眼泪。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我带着她还去花草市场买了两棵小松柏树。女儿一路蹦蹦跳跳,说要亲手给外公栽树、烧纸钱、挂纸花。

我们驱车来到父亲的坟前,摆上贡品,插上香烛,挂上纸花。女儿学着我的样子,虔诚地祭拜着。我们一起在坟前种下了两棵松柏树,并且一起回忆了父亲生前对我们种种的好。女儿眼眶有些湿润,她说有些事情,要不是我这次提起,她真的就淡忘了。临走时,女儿发现香烛没有熄灭,说怕引发山火,我们一直聊天到香烛熄灭了才走。女儿还说,这个清明节,过得很让她难忘。

给孩子清明节的“仪式感”,让孩子向已逝的亲人送上思念和敬意,给孩子一个孝文化的环境,孩子才能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