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东南互保”

黄天翼

《教育导报》
2019年第43期家教周刊(总第3300期) 导报四版

我眼中的“东南互保”

清末庚子事变期间,义和团运动兴起,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称“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首先,互保条约的缔结,与南方经济密切相关。唐宋以来,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加上优越的自然条件,南方经济发展远远超过北方。虽然外来侵略导致小农经济大量破产,而大量兴起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外资等企业为他们提供可以出售劳动力的市场,无疑使他们找到一条新的活路,而大量新兴的企业亦需要长期的稳定环境来发展。

其次,地方势力的兴起,亦是“互保”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为地方督抚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谕令凡有战事省份的京官回籍开办团练,授予他们统兵之权。于是,湘军、淮军等近代军阀开始出现并迅速崛起。洋务运动中,地方督抚迅速成为集军事、政制、经济、外交、文化教育于一身的地方势力,他们掌握着军队和近代企业,凭此实力开始左右朝廷的内外政策。清政府对外宣战后,以洋务派为主的地方实力派从“民族大义”和自身利益出发,违抗了清政府旨意,并和列强签订了互保协定。

第三,新兴资产阶级支持“互保”。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势力为扫清其专制独裁路上的障碍,利用义和团的“神威”来对抗西方列强。而地方实力派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内镇压、对外妥协的“互保”政策却得到了部分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资产阶级维新派坚决反对清廷对外宣战,大力支持“东南互保”,特别是自立军唐才常痛斥顽固派煽动义和团损害邦交。而盛宣怀在京投资被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破坏,为保障其南方利益公开支持“东南互保”,并主动促使列强与地方势力达成共识,而张蹇亦是公开支持的主要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志推翻满清,当然不支持清廷旨意和不相信义和团。孙中山和章太炎等人不仅谋划起义,亦谋求与汉族地方势力合作推翻满清。新兴资产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希望战乱损坏自己的企业,这些因素有力地推进了“互保条约”的缔结。

“互保条约”的缔结在上述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客观上避免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受到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经济区的稳定,保存了东南各省的实力;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经此一役,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中国地方行政体系逐渐与中央脱离。之后辛亥革命时,各省在武昌起义后大半个中国纷纷宣告独立,清朝也正式走向终结。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 黄天翼

点评:从这篇作文的遣词造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历史方面的功底,在阐述这段中国近现代史时,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有理有据,通俗易通。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