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小 春 老师

《教育导报》
2019年第158期家教周刊(总第3415期) 导报三版

为解决家庭教育及青少年成长的各类问题,家教周刊联合成都春泥夏花教育开设心理专栏,为各位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分析与方法指导。

很多家长苦恼自己每天催着、陪着孩子写作业,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可为什么孩子还是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词在“自主”两个字上。如果没有“自主”这个概念,学习力只是一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我要对学习负起责任”的态度。孩子要意识到,我是自己的主人。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应当全权负责。父母应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没有证明孩子不能够自我负责前,都要相信他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父母才能慢慢学会放手,真正让孩子承担原本就属于他的责任。

父母放手,是一个与孩子划清界限的过程。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像风筝和线轴的关系,孩子像风筝,父母像线轴,无论风怎么吹,风筝都不会无方向地飞走。所以,我一直鼓励父母要把孩子的事情还给他们。当孩子的内心感受到这份责任,他才能拥有生命的力量。

我们如何把孩子的事情还给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要与孩子约定边界。尽可能地还给孩子属于他的空间,分清楚“什么是他的,什么是我的”。任何关系都需要边界,亲子关系亦然。例如,孩子的冷热、饿饱,父母只能提供衣服和食物,剩下的就交给孩子;孩子所学知识的程度也由他负责,我们只需要为他提供上学的机会和资源,当孩子遇到不懂的难题,我们可以适当地提供帮助。

其次,父母要遵守边界。父母之所以感到辛苦,是因为不愿意划清边界,总是能找出无数个恰当理由和孩子捆绑在一起,一些父母甚至把孩子的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认为“孩子好,我就好,孩子没有希望,我就没有希望”。可真的是这样吗?父母的成长应该跟孩子同步,有了孩子,父母才能重新审视和原生家庭的关系,和爱人的关系,开始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人这一生有两次成长的机会。第一次,是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成长;第二次,是借由孩子重新审视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通过觉察和反思,去理解自己的父母,和父母和解。当我们成为了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也会修正许多问题,让自己曾经所受过的痛苦不再重演。

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应有爱、有空间。我爱你,但我是我,你是你,我们的关系是我们的关系,这才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只有父母负责好自己该负责的部分,孩子才能慢慢去承担他们的责任。当然,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也有许多要共同承担的责任。例如家庭氛围营造、一起进步等等。这样的人生才不越界,才不会爱得辛苦,才不会发生明明为孩子好,但他却不领情的误会。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才能学会独立生活,并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