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做一朵在雪域高原绽放的“格桑花”

■符梦秋 李其蔓 范家熙

《教育导报》
2020年第19期(总第3436期) 导报二版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立于2015年,由校团委指导,长期服务于阿坝州红原县中学校。停课不停学,志愿暖人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净土阿坝”到“圣洁甘孜”,西南民大的研究生支教团——“格桑花”志愿者服务队用行动践行着志愿服务精神。

“格桑花是在高海拔、寒冷的地区依旧能够坚强绽放,是象征爱与吉祥的花。”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格桑花”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常华仁骄傲地解释他们的团队名称。

面对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常华仁和志愿者们利用微信群、 QQ群等为红原县中学校学生开展“心系红原,助力抗疫”志愿服务,为甘孜州道孚县人民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子女开展“手拉手”藏语教学专项志愿服务和“彩虹计划”(彩虹扶心、彩虹伴学、彩虹成长行动)志愿服务,为学生们进行网络教学辅导,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让“格桑花”的精神在高原绽放,温暖着孩子、家长的心房。

“很庆幸,我们一起走过了2019年最难忘的时光。2020年的这个春天注定将被我们每个人铭记。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比任何时候都牵挂校园,牵挂我们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红原。”这是“格桑花”志愿者服务队写给孩子们信中的话。

红原县中学校,位于海拔3507米的雪域高原。突发疫情后,常华仁立刻在民大研支团群里发出倡议,每个成员力所能及地积极筹备保障物资。目前,支教团已经为红原县中学校捐赠了消毒喷雾器、“84”消毒液、洗手液、一次性卫生手套、一次性医用手套等防疫物资。

3月9日,是四川省网络远程教育开放的第一天,红原县中学校350余名同学在这一天,聆听了以“爱留在现实希望在未来困苦是一部尘封的历史”为题的开学第一课。在第一课中,常华仁用关键词的形式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抗击疫情以来,广大医护人员逆行而上、科学家冲锋在前、志愿者挥洒青春的英勇事迹,他希望同学们坚定信心,怀抱对未来的希望,“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赢得最后的胜利”。课后,各族学子写下祝福,表达了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敬意。

就这样,民大研支团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在特殊时期开启了与孩子们的故事,截至3月20日,为红原县中学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指导及教学辅导累计96小时。

研支团在坚持做好原支教地红原县中学校工作的同时,还将温暖传递到道孚县。3月3日起,由共青团四川省委牵头、西南民族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研支团具体实施,为道孚县人民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子女开展的“手拉手”藏语教学专项志愿服务启动。

研支队的成员都是学生,大家也有自己的学业任务,然而没有一个人退缩。孩子们渴望又好奇的眼神让志愿者更加坚定当初的使命:“我们是来自民族高校的志愿者,为民族地区的孩子送去知识、希望和力量责无旁贷。”从备课到教学,他们人均每天几乎要花6到8个小时的时间来准备。

格桑尼玛是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他负责给小女孩卓玛进行藏文辅导。格桑尼玛尝试用卓玛理解的方言进行藏文教学。卓玛的母亲是道孚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在疫情期间长时间坚守在岗位上,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志愿者对女儿的陪伴和帮助让她十分安心。在与卓玛相处的过程中,格桑尼玛不仅辅导她的学习,还引导她要关心母亲,理解母亲在困难时期所做的付出。

在藏语教学专项志愿服务基础上,研支团还为道孚县抗疫一线人员子女开展了“彩虹计划”志愿服务。彩虹扶心计划中,3月5日“雷锋日”当天,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聆听了雷锋的故事,一起观看了微视频《最可爱的人》。在彩虹伴学计划中,志愿者们采用网络直播课形式开展学业辅导,为每个孩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和课表,还为即将小升初和迈入高三的孩子寻找学习资源,下载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电子图书。

在彩虹成长行动中,志愿者还开设了音乐、美术特色课堂,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艺术学院的唐楠子和苏丽虹利用专业优势,在每周末教孩子们唱歌、画画,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做好心理疏导。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