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职”到“融入”

——如何帮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华忠

《教育导报》
2025年第69期(总第4084期) 导报三版

新学年,总有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走进中小学校园,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从学生的角色转为教师的角色,有的新教师会出现不适应现象。而新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是教育未来的生力军。如何帮助新教师快速融入、顺利成长,是学校治理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学校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接纳新人,使之有归属感

新教师离开自己所熟悉的大学校园,步入人地生疏的工作单位,难免会感到陌生和拘束。所以,他们的第一个需要就是安全感和归属感,希望尽快找到知心和相互理解的朋友,以求得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与信任。新教师报到首日,至关重要。学校应安排专人对接,做好服务。开学第一天,学校要举行“迎新会”,向新教师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办学条件、办学特色、主要教育教学成果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以便让新教师尽快了解与熟悉学校教学、生活等环境。

二、岗前培训,使之了解职业

新教师到校之后,学校应及时组织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聚焦师德师风、班级管理策略、教学常规,以及学校文化与核心制度的深度解读,使新教师了解学校基本情况,为新教师今后融入学校工作打好基础。还要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帮助他们掌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等教育教学基本功,使新教师上岗前心中有数,为其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奠定基础。

同时,学校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培训:一是组织新教师进行教材培训,与他们共同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吃透”教材编写意图;二是指导他们学会编写切实可行的教案,做到教案编写结构完整、环节清楚、实用性强;三是对新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培训,教给他们管理学生、组织相关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四是对新教师培训教育教学常规,促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三、配给导师,使之得到帮扶

为了让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生活,适应各科的课堂教学,学校应采取结对子帮扶的方式进行指导,选配爱岗敬业、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学骨干、老教师与新教师结成青蓝对子。可以“合同制”“聘用制”“捆绑制”等方式,激励老教师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示范作用与指导监督作用。学校还应有“青蓝工程”奖励方案,奖励业绩突出的“最佳师徒对子”。多措并举,促进新教师尽快成才、挑起大梁,也促使老教师不断进取,形成良好互帮互助氛围。

学校要高度重视传帮带工作,“传”就是将学校良好的传统与教书育人的丰富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就是指导教师要帮助新教师从第一个教案、第一堂课、第一次班会开始,进行手把手地指导与帮助;“带”就是学校应针对新教师存在的教学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不足、教育机智缺乏的现状,随时指导、检查、带动,缩短他们的适应过程。而新教师第一次到班与学生见面,是建立职业形象的关键。学校应安排中层领导陪同进班,向全班学生郑重介绍新教师,为其树立专业权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学生尽快认可新教师。

四、指导课堂,使之懂得教学

新教师上岗第一周是关键磨合期。为确保教学起步质量,导师要与新教师共同备课。新教师要课前先试讲,再进班进行正式上课。这既是对新教师的保护,又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为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保驾护航。一周之后,学校分管领导再深入课堂指导性听课,对每位新教师的常规课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议,给予针对性改进建议。教研组、备课组教师都要与新教师共同分析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安排课堂流程、推敲问题设计、设置课堂练习等,引领新教师专业成长,帮助其尽

快适应学校教学工作。

五、敢压担子,使之有进取心

新教师大都具有强烈的上进心,都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因此,学校应注意培养与激发新教师的进取心,满足其成长需求。尽量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教学上施展才华,在培训和探究、交流方面提供机会,使他们的业务、科研能力得到培养与展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求新教师担任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分析教材、预设教案,学会精心备课,编写切实可行的教案;二要求新教师要承担评课任务,让他们学会“观课议课”,学会对其他课堂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利于让他们将所学理论指导实际课堂教学;三要求新教师讲“汇报课”,在准备“汇报课”的过程中,新教师熟悉业务、掌握教学技巧,新教师应珍惜展示的机会,锤炼、提升自己,积极投身到学习和研究中去,争取早日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四是吸引新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讨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新学期,新人新气象。学校只要将新教师的成长落到实处,这些新生的教育种子就能快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