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运会开幕式演职类志愿者在志愿者之家打卡留念。
8月7日至17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赛场上,运动员们挥洒激情汗水、绽放拼搏风采,书写了“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的精彩篇章。
盛会背后,众多四川高校主动担当、深度参与,学生运动员每分必争、为国争光;“小青椒”志愿者以专业服务传递温暖友善;还有高校发挥专业优势,以高校智慧为赛事保驾护航。
多点突破,四川高校学子表现亮眼
8月16日,兴隆湖沙滩赛场烈日炎炎,成都世运会沙滩荷球混合团体赛预赛 B组火热进行。面对身高与力量占优的美国队,中国队凭借精准战术与国际赛事经验,扬长避短,最终以18:6完胜对手。
这支队伍的6名运动员中,四川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占4人,主教练和体能教练也毕业于川大。备战期间,队员们兼顾日常工作,此前,每周3次在川大开展训练,今年6月起,在攀枝花市进行赛前封闭集训。“在沙滩奔跑的能量消耗是陆地的1 .5倍,烈日高温更是严峻考验,但黝黑的皮肤就是我们最好的勋章。每球必争,才能对得起胸前绣着的国旗!”川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蒋家兴旺的话语,尽显队员们为国争光的担当。
“中国沙滩荷球队首次亮相世运会就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川大体育学院副院长韩海军表示,未来该校将持续加强荷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依托校园篮球基础,进一步推广这项男女同场竞技、兼具安全性与观赏性的运动,让更多学生接触并爱上荷球。
其他赛场同样捷报频传。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龙见国在攀岩比赛中勇夺2金1铜,更以4秒74的成绩刷新男子速度个人四条道全国纪录;首次征战国际大赛的四川体育职业学院运动员高久尚,在武术套路男子长拳—刀术—棍术全能比赛中,凭借3个单项第一的完美表现将金牌收入囊中。
团体飞盘赛场,5名成都大学在校生及毕业生表现亮眼,为中国队累计贡献20分与21次助攻。此外,成都大学5名队员入选成都世运会中国女子棍网球队,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陈丽攻入3粒关键进球并完成2次助攻。
8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以专业诠释担当
“沐浴党恩成长的我,能在世运盛会为国出力、回馈社会,既是自我的又一次成长,更是灾后汶川学子感恩奋进、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汶川籍学子、四川警察学院学警杨术昆高擎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会旗,引领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及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官员上台宣誓,步伐坚定、身姿挺拔。
儿时亲历地震、泥石流灾害,民警前来救援的身影让他有了从警梦想,鼓舞他如愿考上警校。今年6月,杨术昆成功当选成都世运会旗帜标兵志愿者,却在排练中遇到不小挑战:开幕式场地空旷,挥旗动作的力度与角度难以把控,特殊角色带来的瞩目感也让他心生紧张,但他渐渐从容应对,利用休息时间对着镜子反复打磨动作,还主动与导演组逐帧观看视频回放、沟通改进方案。最终,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换来开幕式上的完美表现。
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王誉璇曾参与成都大运会志愿服务,当世运会招募志愿者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再次成为一名“小青椒”。“从大运会时的青涩紧张,到世运会前的刻苦练习,再到赛时服务颁奖仪式的从容与笃定,这身志愿服装见证了我的成长。”王誉璇坦言,两次国际赛事的服务经历,让她对责任与友善有了更深理解,未来,她仍会以专业态度诠释担当,用微笑展现四川学子的温暖。
据了解,四川共有36所高校的8000余名大学生担任成都世运会赛会志愿者,在开闭幕式会场、竞赛场馆、世运村、主媒体中心等地为赛事服务。他们立足岗位,以灿烂的笑容、严谨的态度、昂扬的风采,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健儿在奋力参赛的同时,感受到来自四川的热情和温度。
多维度专业化助力世运会高水平举办
除志愿服务外,四川高校还发挥专业优势,在技术支撑、场馆保障、文化创意等领域精准发力,为成都世运会高水平举办提供专业护航。
三岔湖马鞍山赛场的部分水上运动比赛中,参赛选手旋转跳跃的高难度动作被转播设备清晰捕捉,这背后是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技术的“硬核”助力。该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跨学科组建的太赫兹调控与通信技术团队,联合成都广播电视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微系统与太赫兹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研发出太赫兹实时快速跟瞄通信一体化系统。这套系统的顺利投用,为赛事转播提供了清晰流畅的画面,让全球观众直观感受运动魅力。
此次世运会部分赛事在成都体育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举行,两所高校全力做好场馆服务保障:配齐配强专业保障团队,细化落实防暑降温措施,优化运动员服务流程,确保场馆运行安全有序。其中,成都体育学院游泳馆见证了13项世界纪录的诞生,这离不开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复合型医疗保障团队赛时每天近12小时的坚守。从赛前培训到实战救援,该团队用丰富医疗保障经验,呵护运动员的安全与健康。
文化创意领域同样彰显四川高校智慧。以非遗竹编手工编织的奖牌包装盒,凭借简洁大方的外观与稳固实用的结构,深受各国运动员喜爱。包装盒设计者、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工程实训中心教师杨青云表示:“在传承中创新,让四川竹编艺术在世运舞台焕发时尚魅力。”世运会火炬传递用车的涂装设计则出自吉利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许燎源团队,“青铜蓝—铜青—竹绿”的三色渐变,巧妙模拟竹节生长的自然韵律,让静态车身呈现出灵动的动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