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19个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到2027年四川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

《教育导报》
2025年第69期(总第4084期) 导报一版

本报讯(记者 葛仁鑫)日前,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公安厅等19个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动四川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打通学校、家庭、社会育人资源,促进家校社协同发力、同向同行。

“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形成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育人工作方式。其内涵是整合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管护等育人责任有关的各类主体,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

《方案》明确,各地要加快推进“教联体”建设,在馆校协同、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警校共育上加强协同配合,确保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力争2025年四川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

《方案》提出“教联体”建设的重点任务,具体将开展七项行动:区域“教联体”共建行动、“大思政”育人行动、“家长学校”创建行动、“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心链网络”服务行动、“五育并举”融合行动和“双减”成果巩固行动。

《方案》指出,鼓励各中小学、幼儿园依托所在街道、社区、就近社会资源单位建立“教联体”,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要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救助机制,建立完善校园欺凌防治机制,加强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关心关爱,构建“四川 e护校”体系,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综合治理。要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加强医校协同,鼓励医务人员兼任中小学健康副校长,指导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等。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