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64期(总第359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过程驱动,指向学科方法的教学变革
——成都市玉林中学“主动学习”课堂高质量建设经验与成果
《教育导报》2021年第64期(总第3592期) 导报三版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建于1988年,是一所“师资雄厚、环境优美、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公立高完中。近年来,玉林中学秉承“人本和谐”的办学思想,立足“琢玉成器、育才成林”的教育理想与追求,践行“一校三区两部六线”管理模式,努力建设面向未来并与国际接轨的帮助学生多元成才、全面发展的现代学校。

“成都玉林中学建校至今,从当初的小区配套学校,到后来的四川省重点中学,现在的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实现了由普通到突出,由突出到示范,由示范到高品质的发展飞跃,就是靠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下的‘江山’”。玉林中学校长邓铭说,近年来,玉林中学以四川省一级示范校标准为参照,持续深化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动学校走“内涵丰蕴,品质卓越”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入贯彻“主动学习”课堂理念,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知学习。不同的教育思想在这里碰撞,不同的教学主张在这里实践,又因“人本和谐”拧成一股力量,磨砺出了玉林味道的“主动学习”课堂。加快了课堂教学“七个转变”的步伐,促成了教师从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改变课堂教学不良现象,丰富和完善了学科方法与过程驱动的理论,创建了指向学科方法的过程驱动教学策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并在较大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

成都市玉林中学课改分步实施示意图

主动学习玉汝于成

——高质量课堂建设的“玉林思考”

玉林中学为什么要推行“主动学习”课堂?从国家教育发展要求的层面来讲,这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应然追求,是课堂改革实践的当然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要求“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发展”,各学科课程标准也都有对“主动学习”的建议和要求。从这个角度而言,玉林中学的“主动学习”课堂,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堂表达。

另一方面,任何教育教学改革的学校实践都应该基于校情以及同类学校的普遍性问题,常态化教学中,不少课堂存在问题设计浅层化、活动实施低效化、反思提升过场化、迁移运用题海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教学速度过于“快进”和教学内容过于“压缩”导致学生应有的完整学习活动与历程出现残缺;教学过程“驱动”性不足导致学生主体及主体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不高、持续性不强;教学中学科方法指向不明导致学生学习的碎片化、浅表化,意义少、价值低。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升慢,创新性的学以致用较为困难。

“一些地方的教育最大的困境就是教育者摁着‘牛头’吃草,一厢情愿地、非常努力地训练‘牛嘴’,要张开多少度?如何吃草?岂不知‘牛’吃草是它的本能。”在校长邓铭看来,彻底转变教师的“使劲教”为学生的“主动学”,是新时代教育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2014年,邓校长提出了“主动学习”课堂的教学主张。从此玉林中学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转变固化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路径,采取“学科研究突破,学校整合推进”的方式,“学科探索,逐年推进”。除了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外,国内主要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体现成都高新区的学校特征)为理论指引,把“主动学习”课堂当作高位运行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教研、教改重要项目,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基于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校情,玉林中学的“主动学习”课堂是在既定的组织形式(班级规模基本固定、教学内容基本稳定、教学进度基本统一)下,教师通过突出价值引领、问题导向、过程驱动,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做中学”(尝试、协作、整合、展现)的思维深化与发展,分层次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和谐的教学形态(多元发展的和谐统一)。

“主动学习”课堂是玉林中学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所做的战略战术性的研究。构建这样的“主动学习”课堂,需要学校和教师变革课堂教学理念、价值追求、实施策略,关注学生“过程表现”,培养学习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激情和智慧。帮助学生通过“自觉学、自主学、自知学”在“做中学”过程追求“悟中学”的更高境界。所以,“主动学习”课堂的教学策略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是“琢玉成器,育才成林”的具体落实,厘清了帮助“学生都优秀,优生更拔尖”的教学认识路径和操作思路。

自2014年起,“主动学习”课堂建设进入快车道,成都玉林中学上下联动,分科推进,按步实施,深度聚焦。2014年,通过课题《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职业价值感提升策略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主观能动性的增强;2015年,通过课题《促进中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促进教与学的主动学习中主导与主体的角色认识与作用发挥;2017年,通过课题《指向学科方法的问题导引式教学策略研究》,促进教师明晰如何用学科方法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再跟进优化机制,借助三级教研平台的长期实践,较好解决了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4大问题,主要有两大突破:一是课堂问题导引突出指向学科方法(用好的问题和恰当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是课堂任务完成和目标实现注重过程驱动(从问题导向到问题解决过程保持主动学习动机与优化方法行为)。并通过两者的综合应用,形成了“指向学科方法的过程驱动教学策略”(完善了对“主动学习”课堂的深度解读),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运用学科方法融通学科知识,掌握思想方法,解决真实问题,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反思内化和理解应用完成知识架构和问题解决,提升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指向深度学习

——基于“过程驱动”的“玉林实践”

过程驱动是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表现”(如认知加工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等)动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内在推动力,主要通过“问题导引、活动探究、反思建构、迁移应用”实施推动,这四种推动力构成一个有机系统,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促进教与学“齐头并进”的有效方法,是学科方法的重要依托。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的过程驱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够较好地激励学生持续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行为预测,改进学习方法,优化深度学习成效。“过程驱动”离不开指向学科方法的问题导引,通过设计更富穿透力和蕴含性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超越浅层学习,进入到学科知识更本质的层面,进而提升和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学科方法是反映学科知识本质、学科思维特点和学科学习规律的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学习方法的统称。学科方法立足于学科育人,统筹兼顾,相互协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对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掌握,是科学发展教学观的具体体现。学科方法是问题导引的主要方向,“问题导引”提供学习“动力”的起点和方向,引导学生的自觉行为能较快超越浅层思维的学科学习,进入更本质的层面,推动高阶思维能力的自主发展。学科方法是活动探究的设计依据,“活动探究”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互驱力”,而学科方法又决定了活动探究的质量和整体水平的提升。学科方法又是反思建构的核心内容,“反思建构”可以推动学生在投入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解、应用学科方法,形成自己的“悟”,建立适合自己的知识、方法体系,站在自己的学科高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学科方法的积累和丰富,又会增加学生“悟中学”不断完善知识网络的兴趣和动力。学科方法还是迁移应用的关键目标,“迁移应用”着眼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开放性视野和创新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将学习内容迁移应用于新的情境中,为学生敢于发现和解决新问题、不断提升学科方法提供动力。而应用学科方法能力的提高会让问题解决更加高效。

“指向学科方法的过程驱动教学策略”使教师更着眼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开放性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帮助学生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中学会思考,并再将在前一个情境中学习的内容迁移应用于新的情境中,促使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勇于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能够更好地通过教学既关心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又关心了学生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与成长,学生能够实现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在“过程驱动”的具体实践中,玉林中学创建了驱动准备策略和过程驱动策略。在驱动准备策略中,强调教师要基于课标确立教学目标,基于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同时做好学科细化。目前,玉林中学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课堂实践,初步形成了“4+ N”的学科驱动细化策略,“4”指的是过程驱动中有定向功能的问题导引分层驱动、有助推功能的活动探究互助驱动、有合成功能的反思建构内生驱动和有加速功能的迁移应用创新驱动4个共性特征。“ N”则指的是基于不同学科的个性化特征。这一策略为不同学科深入推进“过程驱动”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琢玉成器育才成林

——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玉林成效”

通过问题导引的分层驱动,活动探究的互助驱动,反思建构的内生驱动,迁移应用的创新驱动,玉林中学指向学科方法的“过程驱动”教学能让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时“导”得更清楚、“导”中有“驱”,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时“学”得更清楚、“动”中有“速”,能够按时、真实、深刻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学校所推行的以“问题导引—活动探究—反思建构—迁移应用”为核心环节的教学过程,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基本操作策略和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发力的正确方向,对解决“学”的速度跟不上“教”的速度问题即课堂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2014年至今启动的“主动学习”课堂改革,让课堂、教师和学生发生了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在课堂上,一方面,环境的改变促进了教与学的方式发生变化,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而另一方面,指向学科方法的过程驱动使问题解决的流程和方式更加明晰,对“教学问题”的优化效果明显,课堂从形式主动向深度建构转变。改革前后调研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生长感也明显提升。学生对教师设问有效性认可度比例从39 .5%提升至97%,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应用率从10%提升至90%,小组合作探究实施率从5%提升至94%,在近几年高新区聘请第三方机构随机调查中,学生、家长、教职工及社会人士对学校各个项目的平均满意度都在90%以上。

教师的变化也特别明显,普遍对教与学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具体而言,教师实现了“七个转变”,即从只关注讲好一节课到关注上好一节课;从只关注教学目标的解读到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从只关注教学方式的现代到关注教师学法指导的科学;从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到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从只重视讲授清楚到重视学生知识过手;从只关注教学流程的完整到关注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从只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到关注学生学习感受与反思,完成了教师的思维型成长。

课堂和教师观念的改变,最终都能在学生这里看到实效。近年来,玉林中学不仅中高考等学生学业成绩不断取得突破并保持高位发展,在“量入为出”的评估体系中,连续10年获得了成都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的表彰。同时,学生的特长发展、全面发展成绩喜人。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下觉醒,对未知、对知识的态度走向开放。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增多,实践能力发展了。近几年,玉林中学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7项,国家三等奖12项,取得10项国家发明专利;四川省一等奖22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19项,获得市级奖3000余项。被成都市教育局命名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命名为“英才计划”基地学校。

玉林中学的教学成果也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有北京、广州、青岛、贵州等地的20余所学校到玉林学习交流课改经验。学校还与省内外多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资源共享,交流互访。

在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背景下,高新区教育正坚持以建设“教育发展水平最高,人民群众最向往的区域”为总揽,着力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全力打造有质量、有温度、有创新活力的品质教育,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现代化先行区。

作为成都高新区的一所高完中,玉林中学坚持“琢玉成器、育才成林”的教育理想和追求。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学校着力推进“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改革,为学校的高品质建设打牢基础,无疑是对高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玉林回答”。

(禾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