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84期(总第3732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研学手记:我在小区研究“生态圈”
■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七年级五班 刘岱鑫
《教育导报》2022年第84期(总第3732期) 导报二版

鸟在空中飞,天空是飞行旅途中最熟悉的风景;蜗牛在地上爬,壳是它形影不离的家,也是它最熟悉的风景;而我在小区住,每天进进出出,却未曾留意过身边的风景。

10月1日,小区的叔叔阿姨组织了一堂特殊的劳动课,我们一起走进花园,认植物、拔杂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我研究小区“生态圈”的兴趣。

走进花园,第一棵杂草就把我难住了。老师顺手一拔,摘了几根茎叶,让我们仔细观察。我用手托起这株陌生的植物,心形的叶子叶脉清晰分明,细细的茸毛密布叶面,如同一排排挺立的士兵。伸手划过叶子边缘,感觉像柔软的锯齿。“哎哟!”突然感觉手指一阵疼痛,原来是被它茎上的倒刺钩到了。真厉害呀,这不起眼的小草!

“你们不知道,这些野草,很多是我们餐桌上瓜果蔬菜的‘爷爷’呢!”老师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说,这是苋菜的远祖——野苋。人类为了获得产量更高、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的蔬菜,不断从野生植物中选育新品种,“你们看,我们现在吃的蔬菜,是不是没有那么多扎手的茸毛和倒刺了?这是千百年来不断选育的结果。”

我恍然大悟,原来眼前毫不起眼的杂草,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生存历史,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又分别认识了许多种杂草。

花园杂草多是野生,抢占其他花草的营养,影响其他花草的通风。这些“入侵者”,在花园中显得突兀,影响了花园的美观,或许这就是“以貌取植”吧。但我想,追求生存、繁育后代,无所谓对错。它们被称为“杂草”,也仅仅是人类以美观与否作出的判断和定义。

我今年上初一了,生物老师所讲的生态圈和生态系统,一直学不太懂。可就在此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生物生活在世界上都是有价值的,只有好好保护环境,努力维持生态系统的丰富和平衡,人类才能幸福、长久地生存下去。

(指导老师: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