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49期(总第3814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家乡的农博园
成都市新津区实验小学 四(5)班 方翎彧
《教育导报》2023年第49期(总第3814期) 导报四版

我的家乡在新津,一个从北周时期就定名的古城。新津有很多有趣好玩的地方,但在我心里,城区内栋栋高楼的繁华,却不及城外的一片稻田。

这片稻田被称作“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简称“农博园”,位于新津区兴义镇,是四川农博会的永久会址。去年10月,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这里举行。在“庆丰收·迎盛会”主题的吸引下,我和四方来客一起走进了农博园。

一进农博园,放眼望去,只见成片五彩斑斓的稻田,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秋收图。沿着农博园的路往里走,就会发现左面一片开着红花的高山荞麦,右边是连

小孩子都合抱不过来的南瓜……走过长廊,就能看到从棚顶垂下的一串串长蛇般的大丝瓜和青绿葫芦在风中微微晃动。在国学文化体验区和集市区,小朋友们还可以体验活字印刷术、团扇绘制等传统文化元素和品尝各类农副食品。

一路行至农博园的主展馆。它是全球跨度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曾经在加拿大第38届国际木结构设计和建造大奖评选中荣获Merit优胜奖,形似一片金色的麦浪,在无边的田野里起起伏伏。

除了大国粮仓科技馆里最新农业科技产品的展示,最不能错过的便是农耕文明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时间的卷轴缓缓铺开,带领游客回到了上古时代。作为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的发源地,早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新津就有原始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当时的宝墩先民在新津这片沃土上播种稻粟,驯化猪犬,抗击洪水,逐步开启了古蜀文明的篇章,对三星堆文明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丰收,不仅是祖先们在艰难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存的美好心愿,也是现代的我们安身立命的最大保障。我愿为家乡的农博园代言,愿它成为记载我们中国人与粮食不解情缘的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广袤大地上。

成都市新津区实验小学四(5)班 方翎彧

指导教师 田钶稞

点评

作者从农博园所见的丰收之美追溯到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之美,全文没有一个“爱”字,却让人深深感受到作者对这片稻田、这片土地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