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37期(总第3932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坚守初心二十载深耕育人“责任田”
——记西南科技大学辅导员辛婷
文图由学校提供
最美高校辅导员《教育导报》2024年第37期(总第3932期) 导报四版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2023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候选人名单的公示,经组织推荐、资格审查、通讯推选、网络答辩,共遴选出“最美高校辅导员”候选人10名,西南科技大学辅导员辛婷入选。本期,让我们走近辛婷,倾听和学习她20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和智慧。

辛婷,中共党员,西南科技大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范国滨院士工作站”驻站思政专家。获第十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四川省首届名辅导员等荣誉。

2004年9月至今,辛婷一直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20年来,她从风华正茂到年过不惑,从意气飞扬到从容自若,从学生口中的“辛姐”到“辛妈”,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成长为一届又一届学生亲近的知心朋友和可靠的人生导师。

“泡菜坛”:

把班级建设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每一届学生有七八个班级近240人,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使教育更好地覆盖到每个学生。”由此,辛婷提出了“泡菜坛理论”——她形象地把班集体比喻成一个“泡菜坛”,而学生就是泡菜坛里的食材,要泡一坛好的泡菜,泡菜水的调制非常重要,只有坛里的水纯正了,泡菜才可口。“把班集体建设好了,浸泡在里面4年的学生,无论入学时,他们差别有多大,4年后,他们的‘味道’肯定都差不到哪里去。”

秉承“泡菜坛”理论,辛婷不断探寻班集体建设之路。每带一届新生,她都要指导学生制定班级目标,引导他们把班级目标分解为个人目标。大学4年,辛婷通过分层次、分阶段开展“经营我的大学”系列主题教育,为学生开展理想信念、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和班级确立奋斗目标,把班级建设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辛婷还不厌其烦地给每位班委做“任前谈话”,要求他们进行“述职”,她还拓宽班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将人生价值、人生理念融入班风学风,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和谐班集体。通过“班级目标、干部培养、集体活动”搭配合理的优化“套餐”,辛婷真正把班集体这坛“泡菜”泡对了味儿。

辛婷与学生谈心。

“子云圃”:

在劳动中开展沉浸式思政教育

在辅导员的实际工作中,辛婷发现,很多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网络原住民”,虚拟世界使他们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网络依赖和社交恐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使他们生活独立性不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欠缺。为解决这些问题,2018年,辛婷尝试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班级建设中,她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了一片荒地,并用一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把荒地开垦出来,作为劳动教育基地。由于这片荒地与西汉大文学家扬雄耕读的“西蜀子云亭”仅一墙之隔,他们把这片荒地命名为“子云圃”。

借助“子云圃”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设,辛婷带领学生在劳动中实现沉浸式思政教育,以劳动促进党建育人、以劳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以劳动传承中国优秀耕读文化、以劳动锤炼学生意志品质、以劳动增强专业能力。

在“子云圃”劳动教育基地,班班有责任地,人人有任务,学生在劳动中体悟劳模精神,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学生责任感。辛婷还成立“子云圃”宣讲队,在“子云圃”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广泛宣传劳模故事和劳模精神,分享学生劳动收获和感悟,让劳模精神深深根植学生心田。

劳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也能健全学生的心理。学生在劳动中增进情感、释放情绪、感受生命、体悟挫折、培养坚毅品质。2022年,一名毕业生在毕业分享会上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大学生参加劳动,起初是不愿意,也不理解。刚开始,我只把它当成一项任务去应付。但慢慢地,随着我和同学们一起劳动,我和同学们的交流交往也多了,特别是我每天都记挂自己种下的菜,每天不去地里看看、浇浇水,晚上都睡不踏实。4年大学时光,我觉得劳动虽然辛苦,但也是最快乐的。劳动改变了我,让我融入班集体,让我体悟劳动的艰辛,改变了懒散的习惯,让我坚持努力学习,顺利考上研究生。”

辛婷还邀请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在劳动间隙,为学生解疑答惑,指导学生申报科研课题。作物收获后,辛婷带领学生创立“子云圃”购物群,把劳作的收获进行义卖,让学生理解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辛婷认为,学生不仅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更要在实践中锤炼对党的情感意志。为此,她把劳动教育引入支部建设,开创了“以劳为基,辐射3环(情感、意志、能力)”的“党建+劳育”支部工作法。依托“子云圃”劳动教育基地,辛婷开设“田间党课”,邀请学校党委书记与学生一起劳动,在田间讲党课。学校党委书记以劳动为主线,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深情讲述党的艰苦奋斗历程,厚植学生对党的情感。

辅导员:

做守候学生成长的“灯”

“平均每天要接听回复20多个学生电话、50多条学生的短信、 qq留言、微信消息,每学期要随堂听课20多次,每年要与学生谈心谈话400多人次……”辛婷说,“这就是我们辅导员的工作状态。”

与这些辛劳相对应的,是另一组数据——辛婷从事辅导员工作20年,带满了5届学生1600余人,在校期间无1名学生违纪,500余名学生考上研究生,就业率达95%以上,而且80%的学生扎根在基层,奋斗在西部建设中。10余名学生获评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等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百余项。对此,辛婷说:“我很骄傲。”

辛勤工作的同时,辛婷努力学习心理学、教育学、职业规划等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主持校厅级思政课题10余项,发表思政专著1部、论文10余篇,1项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她创建学校思政工作室和辅导员工作室,发挥传帮带作用,工作室培育和指导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四川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4人。

辅导员的成就感不仅仅来自于这些扎实的数据,更来自于学生的反馈。一天,辛婷接到一名毕业已经10年的学生的电话。电话中,学生向辛婷诉说工作中的困惑,原来因工作关系,一名客户送他两万元红包,他知道这钱不该收,但心里又舍不得,思来想去,他想到了曾经的辅导员老师。辛婷和他开展了一番谈心后,学生释然地说:“老师,我这时就像个小孩,知道有颗糖不该吃,可就舍不得,这时候需要有个人敲打敲打,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次与学生的通话深深地触动了辛婷,她说:“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能做一盏灯,照亮学生前行的方向,无论他们走多远,需要时总能想起我们这盏为他们守候的灯,作为辅导员,我是自豪的。”

回望做辅导员的20年,是一届又一届学子的青春岁月,也是辛婷努力奋斗的峥嵘年华,年过不惑还奋斗在辅导员工作一线,辛婷很自豪:“辅导员工作琐碎繁杂,辅导员职业有时令人望而生畏,但随着时间的积淀,当你找准了位置,有所作为,你就会发现,辅导员这个职业让你甘之如醴,辅导员这份工作让你乐在其中。”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辛婷仍将坚守下去,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辛婷(第二排左五)带领学生在“子云圃”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