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山河旧,同瞻日月新。”回顾2024年我们讲述过的人物故事,一个关键字浮现出来——“路”。
有人开辟道路,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何川一生都在跟“路”打交道,不仅在修路,也是在行路,成都市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和新都残联、尖锋旱雪场合作,成立“蝶韵滑雪队”,让特殊学生滑出了特别的成长之路;有人转换道路,北川县幸福小学教师王海艳和长宁县中学校教师杜红燕都在工作多年后,迎来了职业的转折,也迎来了新的天地。
有人走的路格外远,自贡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但松柏漂洋过海去援非助农,浙江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队伍跨越山海入川支教;有人走的路特别精确,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周树强在毫厘间的刻度上雕琢数控技术和工匠人才。
有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刘德军上山、下田,带学生认识中药材,指导农户种植药材;有人走在悠久曲折的历史长河中,比如深研蜀道历史近40年的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蔡东洲。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都是教育强国路上的“赶路人”,“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新的一年,我们步履不停,坚定前行。
何川
“我一直在跟‘路’打交道,目的就是解决每一个‘拦路虎’。”
20多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何川带领团队扎根在大型复杂隧道的结构分析与安全控制这一细分领域里面,围绕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城市地铁等交通隧道工程领域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
蔡东洲
“教育是一份事业,就需要刻苦的情怀。”
在平淡人生中、平凡岗位上,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蔡东洲把枯燥的历史课讲得既有料又有趣;教学之外,他在三国文化、蜀道、清朝南部县衙档案、川陕苏区等历史研究中,梳理巴蜀大地上的文化脉络,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舒小立
“能够被学生记住,就是我们辅导员最大的幸福。”
西南石油大学辅导员舒小立秉持“每个学生都是100%”的育人理念,躬行“一弦一音”的育人方法,培养了一批批石油学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并领衔成立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我省首届名辅导员工作室。
周树强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首先我自己要能做到。”
在全国最美教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周树强任教的数控技术领域,精度是核心要求。多年来,他秉承工匠精神,带着学生在微小的刻度上“精雕细琢”,让浩大的梦想随飞机启航。
但松柏
“如果时间回到20年前,让我再次选择,我还是会踏上援非这条路。”
从尼日利亚到乌干达再到布隆迪,自贡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但松柏在20年中一次次漂洋过海,将中国的农业技术和高产水稻品种带到非洲。出色的工作成绩,为他赢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受援国政府以及我国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评价。
刘德军
“用自身所长造福他人,这事儿挺有意义的。”
从市场转入课堂后,教学中,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刘德军经常带学生下田间、上高山,识别中药材;教学外,他悉心指导当地农户种植天麻、黄精、石菖蒲等药材,为乡村振兴贡献职教力量。
杜红燕
“我依旧爱课堂、爱学生,只是转变了‘爱’的方式。”
2016年,四川省长宁县中学校教师杜红燕开始接触心理学类书籍,从此打开了“心”世界的大门。2023年秋季,她完全转岗成为了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不断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园艺、劳动教育、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全心全意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王海艳
“交流轮岗,我来对啦!”
2023年,王海艳从绵阳市北川县幸福小学交流轮岗到通泉小学,在工作25年后,她又踏上了教师生涯的新旅途。面对新学科、新挑战,她尝试运用美术的思维教语文,探索“美术+语文”的融合课程,开启了职业发展的全新阶段。
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
“把小众的知识变成大众的认知,这才是考古最终的社会价值。”
2020年12月11日,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四川大学考古队正式进驻三星堆。这群风华正茂的考古队员工作时一丝不苟,生活中生机勃勃,为千年遗址的考古工作注入新血液、带来新气象。
蝶韵滑雪队
“做更好的自己。”
由7名听障学生和6名培智学生组成的成都市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蝶韵滑雪队”在2019年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迷你滑雪比赛、2021年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迷你滑雪比赛中取得“一铜”“两银”的成绩,填补了成都市乃至四川省残疾人运动员无人参加冬季项目及零奖牌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