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12期(总第312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邻水县:“惠民阳光”普照贫困乡村
■徐月辉 阳利
《教育导报》2017年第112期(总第3129期) 导报二版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邻水县教科体局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聚焦、聚力教育惠民工程,扩大资助扶贫政策覆盖面,创新教育扶贫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邻水特色”的教育扶贫路子,“惠民阳光”普照着“三山两槽”,温暖了贫困乡村的每一个家庭、每一名学生。

让每一个孩子“能上学”

“教育在扶贫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作用,是彻底脱贫的根本手段。”邻水县资助中心负责人告诉笔者,“不让每一名学生因贫辍学、因贫失学,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为广泛宣传教育资助政策,该县教科体局与县电视台联办了《邻水教育视窗》,开通了“邻州教育”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平台,联合乡镇人民政府,借助网站、报刊、宣传栏、明白纸、资料汇编手册、家长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建立了“乡镇+责任区+学校+村社+家庭”五位一体的控辍保学网络体系,组织教师进村入户,“拉网式”排查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摸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生活情况,精准摸排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完善684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读子女信息库,健全了不让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困失学的资助体系。

今年7月,该县出台了《邻水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细则》《邻水县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等文件,提高了资助工作的精准度,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17年,该县共资助学生44509人次,发放资助金5016 .2925万元;为8819名贫困大学新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6794 .1745万元,确保了全县6849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让每一位教师“能扎根”

笔者在邻水县柳塘乡中心小学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的施工现场看到,该项目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工人师傅们正在抓紧时间贴瓷砖、做防水等附属设施的完善工作。

该校校长胡永雄介绍,柳塘乡中心小学教师周转房紧张,全校40余名教师仅有15套老式周转房,大多数年轻教师两三人挤在一起,甚至有的老师住在原教学楼改建的单间宿舍里,面积狭窄不说,还潮湿,条件十分艰苦。

今年3月,该县将柳塘乡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省级民生工程规划,投入资金180万元,新建周转房30套,每套35平方米,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总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完全满足我校教师的住宿需求,解决学校一大难题。”胡永雄说。

“每天上课的时候,看着旁边的周转房一天天完善,心里很喜悦。”该校年轻教师罗海燕说。她是重庆梁平人,2015年,考聘到柳塘乡中心小学任教,一直以来她都住在教学楼改建的单间宿舍里。今年3月,她产下一子,相较于孩子的生活环境,罗海燕对教师周转房的期盼就显得更为强烈。

近年来,邻水县新建、改建教师周转房、公租房1715套,扎实开展校际交流轮岗工作,全员培训学科教师,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让全县教师“留得住、住得下、活起来”。

让每一个家庭“能脱贫”

“我担心那个九旬老奶奶冬天的棉袄,我担心牛羊,担心地里刚栽下的蔬菜,我希望是一团炉火,去温暖大堰村的冬天。”邻水县教科体局帮扶责任人在帮扶日记中写道。

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该县全面贯彻落实“扶真贫,真扶贫”精神,教科体局先后派出5名第一书记,组建3个驻村工作组,分别深入长安乡大堰村、秀峰村、金垭村,椿木乡田家村和九龙镇羊鹿村开展脱贫帮扶工作,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带领村民走致富之路。

“扶贫先扶智”。在驻村帮扶中,邻水县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前校后厂的职成教育办学模式,并调整招生计划,引导贫困家庭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接受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在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学专业技术,实现“学成一个、脱贫一家、带动一方”的目标。同时,每一位帮扶责任人经常深入贫困户家庭,与贫困对象交心谈心,及时化解村民间的矛盾纠纷,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并通过宣讲扶贫政策、科学养殖培训等方式,全面提高贫困户的种养殖水平,拓宽脱贫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