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专家深入广元、绵阳、德阳调研指导——

“我们看到了乡村教育振兴的希望”

■本报记者 董志文 文/图

《教育导报》
2020年第93期(总第3510期) 导报二版

近日,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专家组一行分别深入广元市昭化区、绵阳市游仙区和德阳市中江县与当地乡村学校、教育局座谈,并到乡村学校振兴联盟学校调研,为各地乡村学校振兴把脉建言。

“联盟”以“造血式”扶智

助乡村学校新发展

11月10日,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专家组驱车来到位于山丘地区的绵阳市游仙区徐家镇伟清小学开展调研和指导工作。该校2018年10月加入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成为绵阳市唯一一所联盟成员学校。

“在游仙农村,随着年轻家长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学校已成为留守儿童的管教中心。”徐家镇伟清小学校长刘先余说,乡村学校从昔日的乡村社会文教中心,到如今逐渐沦为乡村社会的“孤岛”。刘先余一直在思考如何使乡村学校成为乡村文化的高地和聚集地,如何办出一所优质有特色的乡村学校。

“但由于自己知识的局限,无法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教育看教育。”刘先余说,但自从2018年加入联盟以来,学校在联盟专家团队的智力帮扶下,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四川省人民政府督学、联盟专家组成员唐方剑认为,学校是特定生态下的学校,教育则是特定生态下的教育,对于农村学校,并非单纯的教书育人。事实上,一所农村学校就是当地的一个文化高地。

为此,伟清小学在联盟专家的智力支持下,进行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开展系列活动,助力学校振兴。校园文化建设在原来“竹文化”有“形”有“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学校的课程建设有了更加科学化的体系建构;教师队伍培养上,青年教师有了与成都市部分名优学校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通过两年多联盟专家的智力帮扶实践,伟清小学理顺了内部管理机制,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到教学改革,从学校管理到用人机制,该校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发展之路,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一所‘办不下去’的农村薄弱学校迅速成为百姓口中家门口的优质学校,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教育振兴的希望。”游仙区教研室主任姚爱萍感慨地说道。

游仙区徐家镇伟清小学的变化并非是个例。在中江县石垭子小学校加入联盟之后,在唐方剑和刘明建等联盟专家的指导下,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学校结合当地特色芍药产业,确立了以芍药文化为主题,开展课程建设。

“两年多来,校园环境变美,教师素质变高,教学质量变优。农村学生不仅信心倍增,而且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明显增强。”原石垭子小学校校长蔡光辉说,在联盟专家智力支持下,从原来的薄弱校到特色文化校,让老百姓看到了学校的蝶变,不仅吸引了学生回流,也成了当地老百姓认可并信任的学校。

联盟专家组一行还前往中江县集凤镇中心校和联盟学校广元市昭化区柏林镇小学调研,并与校长、师生座谈,了解学校发展所需所困,思考联盟如何助力学校实现新的发展。

基于学科关键能力的课堂变革

为乡村教师“赋能”

11月11日,一场“基于学科关键能力课堂教学论课”的活动在中江县集凤镇中心校的多媒体教室里举行。四川省陶研会学科关键能力赛课一等奖获得者郑燕和韦忠磊分别执教数学示范课和语文示范课,并与学校老师同课异构,最后还与成都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黎波和四川省特级教师何小波交流探讨。

什么是“基于学科关键能力的课堂变革”,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小学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明建认为,可以理解为在学科教学中,更多指向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样态,不仅是学科教学价值取向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变革。

“课堂变革,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种理念及教学模式众多,但一线的课堂教学实际变化很小,主要在于教学方式单一,以讲授、提问为主。大多数老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是‘把自己会的知识讲给学生听’,课堂缺乏能力发展的目标感、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感。所谓‘优质课’,往往也表现为‘老师讲得好’,可复制的程度极低。”刘明建说。

如何举一反三,从而实现某一类课的集体突围或集群提升?省陶行知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于2018年提出了“基于学科关键能力的课堂变革”方向,并在联盟校开展了一系列培训、研讨、比赛、展示等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唐方剑认为,基于学科关键能力的课堂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课堂目标、教学方式、教师能力,还涉及教学评价与管理。

“在这样的课堂变革方向之下,教师核心能力不再是单纯的‘讲授之能’或‘提问之法’,而是设计与组织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唐方剑说,此次基于学科关键能力的论课活动,大家围绕“焦点”各抒己见,即避免教师被动的献课和观课,又能把课的来龙去脉说深入、说透彻,还明确了教学的改进方向。

参加此次论课活动的集凤镇中心校教师舒珍涵谈道:“这次论课与之前的送教下乡有很大不同。聚焦学科关键能力提升中的困惑,我们与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专家组老师也结合我们各自的教学设计出点子、提建议,使我们对于教材的理解在探讨中渐渐清晰。”

链接

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是一个以乡村学校为主体,并集合相关教育专家和社会资源共同服务乡村学校、促进乡村学校振兴的公益协同平台。联盟采用项目型导师负责制,聘请教育专家担任联盟学校指导老师。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