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立德树人成为最鲜亮的底色

◆德阳市教育局

《教育导报》
2020年第110期(总第3527期) 导报三版

近年来,德阳市坚持德育为先,突出“引、做、教、创”四个重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立德树人成为德阳教育最生动、最鲜亮的底色。

一、“引”——坚持思想引领,突出铸魂育人。出台《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开展“三走进”行动,即走进教师、走进学科、走进课堂,共开展专题课45场,助推思政课改革创新。研发《向阳花开》等读本20余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定期开展各类评优评先活动,共涌现出8名“CCTV最受媒体关注孝心少年”、6名省级、55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

二、“做”——坚持知行合一,突出实践育人。依托罗江“三国文化”、什邡“书法之乡”、旌阳“德孝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绵竹年画、德阳潮扇、中江挂面等本土非遗资源,“三大厂”、中国改革第一乡向阳镇等工农业资源,建成研学实践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4个、市级20个,研发“四季研学”“行走旌阳”等实践课程,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感知生活、热爱家乡。

三、“教”——坚持铸强师资,突出教书育人。提升师德素养。近两年开展专职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覆盖3000余人次。以“师德师风建设年”为契机,举办“品教育论述,做‘四有’好教师”读书品牌活动20期,引导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提升教学能力。抓住教研组建设和集体备课两个关键环节,在其他学科德育渗透上下功夫。形成德阳五中“激趣教学法”思政课教学基本式、庐山路小学“德育为首,五育共创”德育课程。

提升科研能力。区域推进幼小初高德育一体化研究课题,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系列班会课阶段成果。征集评选中小学“思政课精品课”700余个,“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德育工作典型案例”1200余个。

四、“创”——坚持创新机制,突出协同育人。创新警校共育机制。完善“一校一警”工作联动机制和“三见警”制度,设立326个学校警务室和348个“护学岗”。拓宽青少年法律援助渠道,全市261所学校聘请144名检察官为法治副校长。组织开展“互联网+巡回审判”直播进学校,实现中小学校全覆盖。

创新家校共育机制。开办“妈妈社团”“猫爸课堂”等10余类家长学校班级课,实现家长学校全覆盖、家长培训全免费。

创新校医共育机制。联合市卫健委实施“校医共建6个1师生心理关爱行动”,12所医院与37所学校试点结对共建,建立850个学校心理支持组。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