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带娃”破解家长的暑期烦恼

《教育导报》
2021年第71期(总第3599期) 导报三版

以前,每到寒暑假,不少家长就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紧张的学习暂告一段落,孩子和家长都可以松一口气、放松一下;忧的是“神兽出笼”,孩子谁来看管。假期孩子“无处去”“无人管”,成为不少家长的一大难题,一些课外培训机构就成了很多孩子的“第二课堂”。今年暑假,“双减”政策出台,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于是,学校暑期托管应运而生,多地推出暑期托管服务,这一被网友们称为“官方带娃”的服务让不少家长倍感暖心。

暑期托管服务,是减轻家长负担的创新举措,在看管孩子的同时,还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然而,也存在部分学校提供的暑期托管服务内容单一等现象,让家长们担忧,还有一些家长担心不开展学科类培训,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暑期托管服务怎样才能让家长放心、孩子开心?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位家长的建议。

暑期托管,孩子成长的“乐园”

■孙功道

“托管服务”早已有之,各地都曾经出现过。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随着“双减”政策出台,各学校、社区等纷纷开始实施“暑期托管”,开展除体育外非学科类培训。然而,这也让一些家长开始担忧:这样会不会占用孩子假期的学习时间,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成绩?

其实,这是对暑期托管的误解。

“双减”政策是为让学生学习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家长应理解政策释放的善意。

有研究表明,真正高效的课堂绝不仅仅是迎合考试的要求,而是学生认为这些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仅仅把学知识与考试挂钩是一种价值迷失,这样的教学很快就会让学生厌烦。

毋庸讳言,受应试教育影响,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上辅导班,从小学起就开始了刷题模式,在一次次的竞争中,只剩下疲惫的身体和不健康的心灵。

中小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很少,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太少,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暑托班”正是为改变这一现状,从关注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出发,注重孩子体验式学习。一改过去在课堂上“知识的输出和接受”的单一模式,以“融合教育”的形式,将课本所学的知识适宜地融入到暑托活动中去,创设并借助于具体的载体和情境,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天赋秉性和特长自由选择“套餐”,注重过程中体验、学习和体悟,满足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同时,孩子内在的潜能也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培养。

比如,在社区组建“模拟法庭”,让孩子分别扮演“审判员”“辩护律师”等角色,运用道德与法治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来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如果违法,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一旦个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将如何依法维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法、用法。这样一方面巩固了孩子们课堂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增强了孩子们的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

如今,青少年的生活渐渐被网络充斥,而忘却了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之美。在暑期托管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开展远足活动,走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磨炼意志,陶冶情操;还可以组织文学社团,让孩子们过一把“当导游和记者”的瘾,为孩子们的兴趣发展赋能。

过去,很多孩子接受的是学校教育加课外辅导培训的“双轨制”教育,在校超负荷作业,课外还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辅导班”或家教辅导上,可谓“压力山大”。现在,学校和社区开展暑期托管活动,教育部明文规定,9大类科目不能补课,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开设补课班,超前教育被禁止。而暑期托管开展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和形式设计多为孩子着想,设计的内容触及孩子的个性、知识、智能特征和社会生活背景,让学生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适宜的融入进来,会让孩子有亲近感。

当暑期托管实践活动与书本知识,与每个孩子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学习、生活需要产生联系,会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自主意识,开放和拓展孩子自由选择的自主空间,让不同知识层面、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都乐于并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积累自身的阅历,有利于今后接受更为严峻的挑战。

暑期托管,关注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家长要更新观念,改正自己的错误认知,真正理解暑期托管在干什么,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只有家长放心了,暑期托管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成了孩子的“乐园”。

暑期托管不只是给家长“搭把手”

■孔德淇

这个暑假,暑期托管这项旨在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的探索服务,获得了很多家长的关注。从实际效果看,暑期托管的确帮家长们解决了基本的看护难题,由学校提供的暑期托管,也让家长们更放心、更信赖。但一些暑期托管服务实行的“混班”管理和形式单一等情况也引发了家长的担忧。

目前,不少学校参与托管的学生不多、暑期师资有限,鉴于这样的运转实际,把学生分开托管,不太现实,因此,将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集中管理。有家长担心,不同年级学生心智发展不同,“混班”管理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不适的顾虑。显然,这需要学校通过不断提高托管服务管理水平,推出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等一系列举措,打消家长疑虑。比如,采用朋辈帮扶、结对互助等方式,由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又或是举办兴趣爱好分享活动,给不同学段学生提供“破冰”和互动机会。

除此之外,一些暑期托管内容与家长的心理预期也有一定出入。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每天到校后就开始看书、写作业,中间会安排他们做做体育活动,偶尔组织看看电影,感觉只是在孩子看护上“搭了把手”。

诚然,托管服务本质是让孩子换种方式过暑假,需加强学校自律和外部监管,以确保其不会成为“变相补课”,但若只是提供最基本的看护,而不开展更多的兴趣活动,是不能满足家长和孩子诉求的。

寒暑假,既是给学生结束一学期紧张学习后的休整时间,也是为了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因此,暑期托管应区别于学校日常教育,在提供基本看护服务的同时,积极尝试寓教于乐的社会教育,开展更丰富多元的活动。

事实上,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也明确,要合理安排暑期托管服务内容,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资源设施,提供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在托管服务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教育资源。这已然表明,学校不能仅满足于完成托管的任务,更要履行主体责任,发挥主观能动性,力所能及地丰富暑期托管的形式。

面对这一现实公共需求,还需凝聚社会合力,唤起多方参与,这样,暑期托管服务才能在解决家长假期照看难题的同时,成为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拓展综合素质的补充渠道,才能真正让家长放心。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