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和孩子一起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记者 梁童童

《教育导报》
2021年第80期(总第3608期) 导报三版

又是一年月圆日,良辰美景共此时。农历八月十五,我们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成为中国主要节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中秋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中秋节的相关文化习俗,你了解多少?如何善用传统节日,引导孩子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四川广播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联合四川教育报刊社,通过品牌栏目“金熊猫说教育”,推出“月是故乡明年年中秋有不同”主题访谈,邀请《教育导报·家教周刊》特约专家、正心晓德学堂联合创始人、四川省家庭教育研究会成员、国学教师林步,四川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孙雯洁,深入探讨传统文化传承的相关话题。

传统节日蕴含深刻文化内涵

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之夜,仰望明月,他乡游子,期盼团圆。中秋节往往意味着“团圆”与“思念”,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诗词“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就是这种思念之情。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传统佳节,因为这些节日为我们传递了‘爱与美’。”林步表示,传统节日是我们表达情感、传递温暖和仪式感最重要的时间点,在中秋节,我们可以通过赏月、吃月饼、做花灯、饮桂花酒等传统习俗,让孩子感受节日气氛。

孙雯洁的孩子生日正好在中秋节前,每次孩子生日,她都会好好规划如何通过中秋节,让孩子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今年中秋,我会给孩子准备汉服等传统服饰,和孩子一起制作月饼,给孩子营造节日氛围。”孙雯洁说。

传统节日不仅是传递情感的重要时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培养教育孩子,让孩子厚植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播者。

现场,林步为大家讲述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为一次与奸人逢蒙的打斗,不小心将西王母赠送后羿的仙丹吃下,于是奔月做了神仙。在嫦娥奔月后,后羿日夜思念,便让侍女在月光下摆上供桌,上面放着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邻里乡亲也在自家院内摆上供桌和水果,祝福美丽善良的嫦娥。从此以后,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到月下供奉嫦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林步说,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有很多,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吴刚伐桂等,其中都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家长可以把这些传统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深刻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知道节日的起源,才能更好地理解节日所传递的情感。

中秋节,还是一个学习汉字文化的好时机。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载体,了解汉字起源和演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中秋节和“月”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我国的汉字中,有很多字都有“月字旁”,但这些字却很少和月亮本身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追溯到中国汉字的演变了,从甲骨文开始,‘月’和‘肉’的写法就比较相似,以至于后来它们索性混在一起,‘肉’字在作偏旁时叫做‘肉月旁’”。林步分享道。

那么,如何区别月字旁的字是散着肉香,还是泛着月光呢?林步介绍,记住一个口诀就基本可以搞定:左下为肉右上月。也就是说,如果“月字旁”在字的左边或下面,那这个月就与肉有关,比如胖、肝、肩、胃等;如果“月字旁”在字的右侧或上面,那这个月就是月亮,比如朝、明、朔、望等。

创新形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关于中秋节,各地的习俗各有不同,但吃月饼似乎已达成共识。“古时候,人们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活动,摆上一些美食,一群人围在一起饮酒赏月。”林步介绍,月饼在古代多用来祭拜月神,后来逐渐演变成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月饼上的花纹也多象征着美好的寓意。

吟诵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同样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众多与“月”有关的诗词,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据统计,在最新的部编版教材中,就有几十首含‘月’的诗歌,李白、苏轼等诗人也有众多描述‘月’的诗歌,所以了解传统节日相关的知识,也可以从诗歌中汲取营养。”林步建议,家长可以通过举办家庭诗词会、成语接龙等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潜移默化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今年,央视中秋晚会在四川省西昌市录制,西昌素有“月城”之称,曾有“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宵”的佳句盛赞这片观月胜地。时至今日,西昌已成为著名的航天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之一,也是“北斗”“嫦娥”的唯一“母港”。

西昌这所城市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不仅契合了中秋“月”的意向,同时也兼顾了“航天”等时事热点与“幸福生活”的人文关怀,此次中秋晚会也将成为一个向世界展示凉山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的窗口。

“观看中秋晚会,也可以作为感受节日气氛的一项重要家庭活动。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秋晚会,还能感受我们家乡的城市文化,是一件充满诗意的事情。”孙雯洁表示,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再到央视中秋晚会,创新技术和形式,融合传统文化,带给我们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这样也能让青少年更加乐于接受,乐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家长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良机,每一个中华传统节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林步说。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