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合作才能共赢

■钟乐江

《教育导报》
2021年第82期(总第3610期) 导报二版

在教育、管理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两个联系密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双方紧密配合,协调一致,才能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形成教育合力,确保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校沟通中,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很重要,彼此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传递育人的正能量。

不要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在家校关系,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上存在一些误区,给家校协同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走出误区,才能让家校沟通和配合变得更有效。

一些家长容易过分夸大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作用,无视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了,是老师没教好;和同学产生了矛盾,引导、教育的责任都在老师身上。……部分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教育管理就是教师的事,因而不理睬、不配合,学校或班主任负有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在这种情势下,学校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只会过分约束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手脚,从而纵容了家长和学生的行为过错。

如何正确认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作用,正确处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呢?下面的这个故事,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日本教育家多湖辉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教育故事: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请教老师,但老师不认识。于是,老师和颜悦色地对这个孩子说:“你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你不妨去请教他,老师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

孩子又来找老师:“爸爸说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称。他还说,老师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时忘记了。”说完,孩子顺手把爸爸写的一封信交给了老师。老师打开信,上面详细写明了小草的名称和特性,最后还附着一句话:希望这个问题由老师回答,想必更为妥当。

读完这个故事,相信家长和老师都会有自身的感触。老师是否应该感谢像这位植物学家一样的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对老师的支持以及对老师权威性的维护呢?而我们的家长,尤其是一些总爱指责老师的家长是否也应该反思呢?故事中的爸爸没有以植物学家的身份自居,也没有当着孩子的面嘲笑、指责教师学识浅薄,而是采取这样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既解决了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也维护了老师的尊严和形象。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渴望得到对方的理解与尊重,也只有你先理解和尊重了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理解与尊重。教育也是这样,要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构建和谐、愉快的家校交流氛围,家长与老师之间彼此尊重和理解是前提。

以谦逊的态度和平等的方式交流

在家校联系交流中,家长不喜欢老师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的样子,也不喜欢老师宣讲空洞的政策理论和不切实际的大道理,而老师也不希望家长一到学校就指责学校的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把教育管理学生的责任全推给老师。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交流,比如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应主动围坐在一起,像开圆桌会议那样,进行平等而和谐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尽量多给对方发言的机会,并耐心倾听彼此的心声,让彼此之间充分感受到对方的真诚和尊重。

此外,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还要注重方式,将集体的公开交流和个别的私下谈心相结合。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老师,都因为家庭环境、自身兴趣爱好等多种原因,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再加上文化素质及个人修养的参差不齐,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来衡量,得区别对待。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可采取集体讨论交流的方式,家长与老师共同开展讨论,彼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再形成统一的见解。而对于个别学生或家庭的某些问题,我们要选择适当的方式私下单独交流,个别谈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千万不能因为某一方处置不当而伤害了学生。

当家长和老师面对面处理某类学生事件或问题时,如果对方情绪激动,言辞过激,另一方要平静心态,尽量避免发生矛盾和冲突。比如,当家长只听取了某些片面之词,不了解具体情况,窝着一肚子火到学校时,肯定容易情绪激动,态度不好。这时,老师就应平静心态,让家长先发泄情绪,但要引导他们不能向学生出气,以免造成互相争执的情况,激化矛盾。然后,耐心解释,正确处理。等家长心情平静以后,再向家长介绍事情的详细情况,也可以找来了解情况的同事帮忙解释说明。相信当家长弄清事实真相后,会正确对待,更好地配合老师解决问题。如果是因为学生的过失造成家长和老师的矛盾,事后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切忌伤害到学生。

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应和老师保持一致,共同致力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双方在某个问题上出现意见和分歧时,应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先求同存异,再找时间和机会,寻求最佳的方式,做进一步的交流沟通,力求达成共识。只有家校之间紧密协作,有效沟通,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