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融:在坚守和变革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水平

《教育导报》
2021年第86期(总第3614期) 导报二版

坚守与传承、变革与创新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两个逻辑起点。传承和创新是推进四川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然路径。

坚守:回归教育本质,按教育规律办事

教育要回归学生。学生是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生动个体,完成“从百分比到每一个”的转变。要鼓励学生一心向学,提升学生的求知欲、进取心和责任感;要鼓励勤勉、严格要求,重视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减轻不合理学习负担的同时,重视挑战,敢于竞争。

教育要回归课堂“根本”。课堂教学是提升质量最主要的“源泉”,是完成学校目标任务最主要的途径。课堂教学是有科学规律的自由运动的过程,是科学也是艺术,需要经验,有学术性和学科性,需要系统学习和研究掌握课堂教学规律;教师要完成从传授到启发的转变,做能够提升学生水平的现代教师,做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完成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历史性转变。

教育要回归教师。要研究和利用教师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外源性与内源性动机相结合的教师激励机制,减少不合理负担,转变监控式的教师管理,尊重教师人格和职业尊严,提升教师使命感和成就感,创设正当的、相对宽松的教师教学自由空间,保证合理公平的教师待遇。

变革:改革教育评价观念、体制机制

改革的关键是强调增值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多元化评价、进步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自主及诊断性评价。要转变评价目的,从评价结果过分用于行政管理到主要作用于促使被评价对象的改进和发展。尤其应重视分类、分层与分对象,多手段、多途径与多内容,不同目的、不同评价主体与不同效用的多元化评价。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要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性、区别性和激励性评价,适当减轻功利性与竞争,从而提升学校积极性,促进革新,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好学校,每一个校长都成为好校长。

学校对教师要注重发展性、形成性、自发性和多样性,注意对结果的应用与解释,要更加重视过程,最终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好教师。

教师对学生要注重发展阶段性、增值进步性、形成性和鼓励性;重视对动机与努力状况的评价。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