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 回归儿童本真

——广元市范家小学暑期托管实践探索

《教育导报》
2021年第86期(总第3614期) 导报二版

今年暑假,广元市范家小学的“暑托班”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范家小学的“暑托班”有何不同,又为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范家小学校长张平原分享了该校暑期托管实践的探索。

“‘双减’之下,首次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托’,怎么‘管’,才能让孩子们度过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张平原也有过这样的思考:作为农村学校,是和城市学校一样以文体兴趣活动、作业辅导为主,还是以我们学校乡土实践课程为主?

7月初,范家小学成立了专门的课程研发小组,利用以往开展过的乡土课程,结合夏季特点,从教育改革的整体目标出发,对环境、资源、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决定暑期托管以乡土实践课程为主。通过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需要。

据了解,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有本校教师,有区域名师,也有本土民间艺人和家庭作坊师傅。学校教师主要承担探究类课程、项目类课程;区域名师主要承担成长课程中的阅读类课程,本土民间艺人则主要承担体验类课程的讲解和指导。

暑期托管期间,参与托管的本校学生有20人,还有来自上海、杭州、沈阳等地的9名学生。这些外地孩子的父母都非常关注范家小学的发展动向,认同该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当他们一听说范家小学开办“暑托班”后,第一时间就把孩子送来“蹭课”。

于是,暑托班有了学员地域广、年龄跨度大、教育背景不一的特点。在课程的执行上,老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课堂也从教室操场,走向山林田野、深谷溪边、庭院溶洞。学习方式从老师讲授学生聆听转变为师生齐动手参与,甚至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这个暑托班,学生大胆创意,尽情发挥想象力,没有标准答案。

如“神奇的叶”这类探究课程,主要是让孩子放下手机,真正走进大自然,充分打开五感,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摸,去探索自然的神奇,去感知自然的美。“吃树叶”的环节,更是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树叶的神奇所在,也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伐竹扎筏”这类体验课程,孩子们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方法的学习、结果的优化与运用,既有劳动体验,又有学习思考,还有实践操作,整个过程孩子们都亲力亲为。

在这20多天里,托管班的孩子们也表现出了一些良好的品质。比如,每一个孩子都在逐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表现出了极大的专注力,每个孩子都在坚持做到更好。

张平原始终相信:“真实的教育,朴素地发生在生活里,而非镜头里。”成为“向往的学校”,范家小学,一直在努力!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