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厅公布10个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教育导报》
2021年第93期(总第3621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沈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各地各校迅速组织行动、积极贯彻落实,聚焦加强作业统筹、做优课后服务、提升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培训等主要任务,拿出实招硬招真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涌现出一大批新举措、新典型、新经验,呈现出新面貌、新气象、新变化。

10月26日,四川省教育厅公布了“成都市全面开启中小学课后服务2 .0版”等10个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同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成都市全面开启中小学课后服务2 .0版。成都市全面实施“托管+拓展”课后服务模式,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坚持一校一案,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实现两个全覆盖,全面推行“托管+拓展”和“5+2”模式。推动三个延伸,支持学校根据学生特殊需求延长课后服务时间,支持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向晚自习延伸,支持托管服务向假期延伸。建立五个机制。公布“两张清单”。

德阳市以学生为本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德阳市聚焦“双减”工作,把课后服务工作作为“五育并举”重要抓手、减轻课外负担的重要举措、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内容等方式,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着力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成都市青羊区开展“书包不回家”行动。“书包不回家”是青羊区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一种尝试,即在校参加课后服务并完成了作业的学生,在获得老师同意和家长支持的前提下,周一至周五期间,放学后书包可不背回家。该区用5个“提高”,让家长放心,即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作业效能、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提高家校共育水平和提高学生自主整理能力。

井研县三个“+”,课后服务实现从“干起来”到“好起来”。井研县通过“总校+分校”模式,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多劳多酬+优绩优酬”,师资队伍活力迸发;“社团+民俗”,课后服务“百花齐放”。

眉山市东坡区“试点”构建优质课程体系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东坡区教体局选择课后服务参与率高的学校,打造“一中心、一库、一平台、一团”课程服务体系,试点做好课后服务设计实施。“一中心”即组建学校课后服务管理中心;“一库”即组建学校“1+ N”课后服务导师库;“一平台”即通过互联网打造选课平台;“一团”即由家长代表组成课后服务评价团。

绵阳市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构建“1+3+3”模式的课后服务体系。“1+3+3”模式:“1个中心”,即在现有的课程研发中心基础上扩展成立了课程质量监测中心;“3种模式”,即自主学习模式、课程项目化模式、网上志愿填报模式;“3种设立”,即设立作业协调员、“作业超市”和作业监督员。

武胜县“实时监管”校外培训机构,促进规范办学。武胜县紧盯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乱点乱象,创新实施“实时监管”模式,严格督促全县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安装视频监控,并接入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安全督导平台”监控系统,项目完全建成后将实现对全县培训机构全覆盖、全过程、全时段实时监督管理。

峨眉山市退休教师“变身”助“双减”。峨眉山市发挥退休教师知政策、懂教育、善宣传的多重优势,聘请56名退休教师,在退休教师协会和学校统筹下,深入所在学校、社区(乡镇),以“四重”身份积极投身“双减”工作。

资阳市雁江区实行校外培训机构全额资金监管。雁江区制发《雁江区校外培训机构全额资金监管工作方案》,全面推行“校外培训机构全额资金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全额资金监管由区教体局负责审核培训机构资质及课程设置,由银行对家长缴纳费用进行监管,在培训机构完成培训后,将培训费用拨付给培训机构。

达州市通川区教科局“四措并举”深入推进校培治理。运用行业自律,发挥牵手组作用。主动履职尽责,采取挂包责任制。部门协同发力,落实包片责任制。强化宣传发动,落实校长责任制。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