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

——对“双减”政策的思考

■冯仁春

《教育导报》
2021年第95期(总第3623期) 导报三版

教育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站在国家层面,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这是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党和国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教育培养人的底线要求。如何实现国家需要与个人命运同频共振,值得教育人思考。

当前,社会环境对教育存在全方位的影响。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社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影响着各阶层。一些家庭把教育作为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继承财富,把教育作为唯一选项……一些老百姓从功利主义角度,把教育作为实现个人功利性价值的工具,而不是把教育视为人成长的条件。教育就像一把梯子,受教育者都需要借助梯子往上爬升。特别是现阶段,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给予孩子最大的压力,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过去,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出发点开展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代教师大多数是应试教育的“既得利益者”,民办学校的加入助推了应试教育的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更是加剧了应试教育的异化,以至于教育内卷越来越严重。教育内卷造成学生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被挤占,家长的经济负担和陪护负担越来越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难以落实,因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身体不适越来越突出,乃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综合能力越来越弱,“双减”呼声越来越强烈。

破解减负难题,教育者必须首先树立“立德树人”教育观,树立“五育并举”教育思想。五育并举是教育的重要举措。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只看到教育在时间利用上的矛盾,而没有认识到五育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有的人认为,学习时间是一个固定的值,这点时间用到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用到智育上的时间必然减少。其实,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运动能够促进新的神经细胞生长并发育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神经细胞,运动可以使人们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抗压能力和保持注意力。所以,在学生的总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只要在时间分配上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五育之间互相促进的作用,是能让时间利用的总效用达到最大的。在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让智力发展得更好,而不会因为减少了投入到智力训练上的时间而影响到智力的发展。

其次,正确看待教育治理。当下教育的严重内卷,与从国家立场出发的教育任务格格不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年内,教育部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目的就是要把学生从学科培训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刷题作业中解放出来,可见国家贯彻“双减”政策的坚定决心。目前来看,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等,此前教育部也已表示将把“双减”督导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实行半月通报制度,这些举措直接回应了学生和家长关切的“槽点”和“堵点”,进一步细致规范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纪律和管理规定,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

当然,新政策难免带来新“焦虑”。“双减”后学生如何实现全面发展,家长如何配合?教师如何适应教学新情况,学校如何落实好政策?这些问号,都需要审慎的方案、积极的心态以及更好的协同来拉直。这必然对学校的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提出更高的要求。“减”字背后,家长最期待的“增”,就是校内教育质量的提升。未来,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接受公平高质的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生态,将是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的使命。

(作者系邻水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总校长)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