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所喜爱的寂寞

■夏丽柠

《教育导报》
2021年第95期(总第3623期) 导报四版

苏枕书出了新书:《书问京都》。

她旅日之后出版的书,几乎离不开“书”与“京都”。因此,这本书的书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枕书的日常生活:边看风景边读书。

从阅读《有鹿来》开始,就喜欢上了苏枕书的书。之后她再出版的书,我都读过。在阅读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她在成长中的文风变化。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我看到了散文创作的一种可能,一种随遇而安、一种为寂寞而歌的可能。

我常常会想,我们为什么喜欢阅读散文?是为了窥探别人的生活吗?还是想追索未知的世界?

相较于小说,散文是寂寞的。它没办法轰轰烈烈,也没办法用虚构的情节,刺激读者的感官。散文,就像作者在内心深处打开的一扇小门,有时或许只是一扇小窗。起初,读者走近观瞧,接着,进去游逛,最后,寻一把舒服的椅子坐下来,对作者说:“你写吧,你写的,我懂。至少,你写作时的心情,我读得懂。”

枕书曾言,自小便与祖父一起诵习中国古诗词。深厚的文学底蕴,令其文章文风稳重、遣词造句讲究,却不失语言的想象力与灵动。就像常常出现在她笔下,与真如堂省吾师傅交流种植“碗莲”的情形,本来是平平常常浮于水中的一朵莲花,但倘若仔细端详研究,便能体味出生命的绚烂。写作与种莲,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中通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充满季节感的随笔,写京都生活的日常;另一类,就是枕书漫游书海中的取得与发现。这类文字信息量大,知识性强,不易读。好在文字轻盈,娓娓道来,哪怕是外行,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

枕书是真“宅人”,行动轨迹可沿家、学校和书店画一个圆,所谓“画地为牢”,不过如此。但能够如此愉悦地“坐牢”,应是心思沉静,迷恋书籍所致。

好不容易书中有篇《东京巡礼》,是丈夫从周来京都小聚,夫妇俩人去东京游玩。所到之处,几乎皆为“文学现场”,包括著名二手书圣地神田神保町、漱石的句碑所在地、正冈子规的野球场,还有就是鲁迅提过的日暮里。

想到近日翻看芥川奖得主又吉直树的随笔集《东京百景》,很多篇目也提及了这些文学圣地。忽然发现,寂寞的文学人,在日常中寻找喜乐的方式都差不多。前辈们的学识,恐怕就是他们今朝潜心书写的动力。

我特别喜欢枕书每封书信里的季节感,简单的语言令人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她写去鸠居堂买纸,“途中玉兰、垂樱开了,柿本纸司窗内插满连翘与杜鹃,店里人很多。”无须看信结尾的落款日期,读者也能想象到这个初春的光景。苏枕书,就在这些花开花落、光阴来去之间,在京都呆了10年,宛若弹指一挥。

枕书在信收尾时,总会写些安慰的话,像是鼓励对方,也像劝慰自己。“浸润雨水的瑞香花气极为清冽,盛春到来前的无比宝贵的清寂,令我在暮色中流连再三,也忍不住匆匆去信,愿与你分享一点我所喜爱的寂寞。”

是啊,如果将喜爱的寂寞谱成歌,也许就是苏枕书现在文章的样子。

《书问京都》

作者:苏枕书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ISBN:9787101152463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