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教育导报》
2021年第96期(总第3624期) 导报二版

教工党支部的创新做法也带动了学生党支部。去年,面对新冠疫情影响,川农大风景园林学院研究生2019级科硕支部充分利用新媒体,打造“六微六阵地”工作法,延迟返校期间不丢思想教育阵地。今年暑假,河南遭遇暴雨袭击,该学生支部带头募捐,将线下义卖和线上募捐结合起来,两天内有14个院(系)200多位师生参与。“让人感动于支部的力量。”风景园林学院研究生2019级科硕支部党员田非非激动地说。

擦亮学校品牌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四川大学农学院迁往雅安,随后更名为四川农学院。从成都到雅安,那么多留学归来的学者以及国内知名的农学专家为什么愿意去?在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庄天慧看来,正是学校革命先烈的精神感召,是“川农大精神”发挥了作用。

“川农大精神”是什么?2000年,省委组织部联合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派员到川农大考察和梳理,最后凝练为“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16个字。

庄天慧说,学校党委始终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学校始终坚持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的发展,用高质量的发展诠释“川农大精神”。

以“强农兴农”为党建支撑,川农大的科研队伍不但把技术成果写到田间地头,也从生产一线带回科研选题,做到“求实创新”。

四川是全球最大的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但猕猴桃种植却面临溃疡病这一致命病。有的农场投入几百万元,猕猴桃快成熟时发病,导致果树也跟着大量死亡。

川农大科研团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生产一线开展观察和实验,研究集成了“以抗病品种为基础,避雨栽培为核心,加强监测预警,冬季防冻并及时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实现了核心示范区综合防效90%以上。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系教工党支部还组织科研人员编写了《关于加强全省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控工作的建议》,助力全省农业经济发展。

正是在党建引领下找准方向,赓续“川农大精神”,川农大科研水平和成绩一年一个台阶。

2017年,学校作物学被确定为国家一流建设学科,2020年9月,通过“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评估;2020年,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5个,其中农学、兽医学分别进入前50强和100强;在最近发布的“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川农大14个学科入榜,畜牧学排全国第二。

“下一步,学校将对标省委教育工委提出的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和优秀‘支部工作法’相关标准,不断健全党建工作体系,压实党建工作政治责任,努力攻克农业科技‘卡脖子’技术难题,培育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庄天慧说。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