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助力“双减”

记者 梁童童

《教育导报》
2021年第97期(总第3625期) 导报一版

10月28日,四川省体教融合工作推进会在成都体育学院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完善体教融合工作目标和运行机制。新时代,体教如何从“结合”走向“融合”?体教融合之于“双减”的意义何在?体教融合如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赋能?

为此,四川广播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联合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通过品牌栏目《金熊猫说教育》,策划了最新一期访谈主题“体教融合,世界冠军来指教”。天府新区社事局副局长杨远东,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导报·家教周刊》特约专家沈建峰受邀作客直播间,深入探讨“双减”之下体育与教育的相关问题。

■ 记者 梁童童

“双减”之后,体育教育大有可为

“双减”之后,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体育教育如何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学校主体、学生需求、多方联动,体育教育为“双减”落地探索出新模式。

在教育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会上表示,为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双减”落实的同时也在推动“双增”,即增加学生校内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增加学生校外接受体育和美育方面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

以“双减”带动“双增”,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育的作用,是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有力的推动。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规律的体育运动会让人的身体重复地受到刺激,对应部位的肌肉、关节会产生“应答”,从而不断地提高身体素质。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沈建峰提到,无论是自己运动还是与同伴一起运动,都会促进使用知识的能力,也会促进向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发展。“每一次运动,都是在尝试掌控自己的身体的过程。”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八类,分别是: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然智力和内省智力。“其中大多数都能在运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沈建峰说,“双减”之后,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走向操场、运动场,让自己的各方面都得到锻炼,全面发展。

“体育,运动是其表象,本质还是五育的融合。”天府新区社事局副局长杨远东说,“作为九个试点城市之一,我们教育人还必须在‘双减’‘双增’之外做好另一个‘双’,就是‘双提’。”

所谓“双提”,就是提高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解决原本的校外培训需求。“双提”是“双减”的延伸,做好“双提”,更有助于服务孩子的成长和家庭需要,减轻学业负担、经济负担、心理负担。

全民体育,体教融合储备人才

除了“双减”,体教融合的另一个大背景还有我国“全民体育”“全民健身”的强劲趋势。

刚刚过去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四川代表团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明年,北京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季残奥会,而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

竞技体育发展的背后,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青年强则体育强,体育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就是未来体育强国建设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10月28日,四川省体教融合工作推进会在成都体育学院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完善体教融合工作目标和运行机制。

杨远东表示,体育要从青少年抓起,让孩子们从小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为国家储备体育的青少年力量。“尤其是冰雪运动,比如轮滑、冰球等,难得见雪的南方孩子非常感兴趣。”

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沈建峰深切地感受到了近两年“全民健身”“全民体育”的氛围和趋势。沈建峰指出,2016年,四川省组织的体育赛事有2801场;到了2019年,已经达到3702场。3年时间,增加了近100场。

据沈建峰的团队调查,全省各地中小学的体育活动频率也在提升。今年,很多学校每周都有一个“爱成都·迎大运”的主题活动。而对高校,尤其是像四川师大这样的师范类高校来说,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的教练员、体育教师等体育教育人才,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奥会,才能满足“北冰南移”的需要,为国家体育事业的人才储备做好准备。

同时,沈建峰介绍,除了对校内场地设施的改善改建,如川师大校园内的室内篮球馆、游泳馆,还开辟了西岭雪山训练场地,特别为冬奥会的冰雪项目培养更多专业性的人才。

资源共享,奥运冠军助力基础教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就缓解体育专业师资不足问题,四川省体教融合工作推进会特别指出,要扎实做好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工作。

今年4月,四川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4部门联合发文,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我省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发出后,天府新区成为四川首个体教融合改革试验区,创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广纳退役世界冠军、退役运动员、教练和优秀体育教师等体育人才,通过全区“排课走校”的方式,安排他们到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这既解决了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问题,又充实了体育师资,为区域体育特色发展注入活力。

天府新区于今年7月成立了体育教师共享中心,并举行优秀体育教师、优秀退役运动员双选会,最终56名教师双选成功,加入中心。另外,包括花样游泳世界冠军蒋文文、蒋婷婷等8名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加入共享中心冠军资源库。

目前,天府新区不少学校已签约共享中心的教师,并陆续开设击剑、举重、曲棍球等奥运特色课程。以此为契机,天府新区还统筹构建基础课+体育、艺术课+素质教育课的“1+2+ N”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课后延时服务。

此外,“双减”之后,校外培训生态也发生了变化。杨远东介绍,天府新区的体育教师共享中心也与区域内的体育协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目前已有93家机构与中心签约,1800余名机构的老师也进入了共享中心的资源池。从世界冠军级的专业运动员,到教学经验丰富的体育专职教师,体育教师共享中心有丰富的资源来支持青少年全面、个性化成长。

从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

世界冠军来执教,对体育教学有怎样积极的作用?沈建峰认为,这种方式有许多好处,首先是师资的问题。据调查,体育教师队伍素养方面存在职称结构不高、偏老龄化和名优教师占比不高等问题;而另一头,则是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渠道不畅。用师资共享这种模式,能有效解决这种矛盾。

其次,体育冠军来当老师,能发挥榜样力量。不光是体育技能、体育素养方面的榜样,他们为国争光、坚忍不拔的品质,也能起到道德情感方面的熏陶作用。

另外,专业运动员的加入,对普通体育教师的成长有促进作用,能够弥补他们在运动、训练技能上的短板;专业力量的加入也能促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实现。

最后,这种方式也能有效实现体育健儿的再就业,充分发挥一名专业的体育运动员的“余热”。

至于一名专业运动员如何向学校教师转型,共享中心也会提供充足的支持,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学、运动心理学、体育课程标准解读等课程培训,达标之后,才进入学校授课。

“教育是一项涉及师生双边的活动。运动员需要有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需要理论的、心理的、教学技术上的支撑,才能胜任岗位要求,理解学生、教好学生。”沈建峰表示。

杨远东介绍,“双减”后,天府新区各中小学严格落实国家课标的体育排课量、每天的体育大课间,充分保证锻炼时间。此外,课后服务时间和假期托管服务,都有丰富的体育项目供孩子们选择,这些课程都可以使用共享中心的资源。

此外,在推动体育师资共享的同时,杨远东还表示,天府新区也在着手美育、劳育师资的共享,“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打开可能性的窗口,去接触体育、艺术、劳动,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国家需要,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体育教育快速发展已势不可挡,学校体育强化育人已迫在眉睫。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体育非但不能缺位,更要肩负重任,加快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人才培养奠基、护航。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