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现各职能部门联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丢棵草都能活”

■本报记者 何文鑫

《教育导报》
2021年第107期(总第3635期) 导报二版

过去以县为主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以下简称“未保”工作),各部门各管一段,难以形成合力,教育部门和学校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在时任筠连县委书记刘朝平看来,正是因为缺乏统筹,有很多职能部门都参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作,“但力量分散了,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

过去一年多来,围绕幸福筠连建设和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筠连县提出“筠蕾·连爱”“1661工程”,实现多个部门联动,为未成年人织就一张保护网。其中,心理健康是重中之重。困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焦虑和难题,逐渐有了更多的化解之法。

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职能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筠连县是宜宾市较为偏远的农业县,外出务工人员多,导致留守儿童多,隔代教育普遍存在,学生心理问题不断累积。

“一个孩子心灵受了一次伤,如果没有及时治好,他一生可能都在痛苦之中。”刘朝平说,“一个学生受伤就导致一个家庭不幸福,没有家庭的幸福,又何谈幸福筠连?”

为此,筠连县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刘朝平与县长谢晓丹挂帅担任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未保”小组)组长。

新的机制下,“未保”工作实行“一月一报告一联席一督导一通报”。比如,教育、医疗等机构发现未成年人受到或疑似遭受伤害的,必须报告给“未保”小组,交公安和司法部门处理。又如,过去因为教育统归县一级管理后,乡镇和社区对教育的关注不够,力量薄弱,现在则要求乡镇建立“未保”工作站。村上必须设立儿童工作专员,特别要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村妇联主席还得兼顾家长工作,有助于解决家校共育“最后一公里”难题。

“每个部门都清楚对方的职能,甚至比他们自己还清楚最近做了哪些‘未保’工作。”筠连县检察院一位工作人员说,“职能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随便丢棵草都能活。”刘朝平说,在沙漠中,即使顶级专家种一棵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很重要。

筠连县还给每个法人学校配了法制副校长,由司法系统人员担任,定期到校宣讲。全县政法系统精选政法干警46名,对全县所有学校拉网式开展防校园欺凌等法制宣讲1000多场。

从数据上看,一年多来,筠连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大幅下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提升。

开展系统且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

“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来干”

今年3月,受去年疫情影响的筠连县心理健康教育种子教师培训在宜宾学院开班,80多位校长、教师接受为期8天的封闭式专业培训。

“未保”工作全面启动后,筠连县聘请了宜宾学院应用心理学教授何奎莲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顾问,引入“双益工程”的师资培训体系。“双益工程”是宜宾市教育心理扶贫重点项目,已经连续开展过4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师培训。

今年暑假,筠连县又在县内组织了教育系统的校长、学校德育负责人、班主任培训。培训后,学员回校开展校本培训,做到了所有教师全覆盖。县里还计划开展教育系统新一轮培训,逐步实现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教育管理者的全员专业培训。

“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来干。”刘朝平说,零零碎碎地敲敲打打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筠连县要花大力气做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在筠连县的心理教师培训体系中,参培教师学习后返岗实习,“双益工程”团队专家要定期到校督导。

另外,筠连县“未保”小组在人员培训方面一开始就统筹各方计划,打通部门壁垒,减少资源重叠和浪费。

卫健局和县妇联有相关培训时,会提前公布,向教师、家长开放。今年,筠连县卫健局、县妇联、县精神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举办“绿洲计划”基层人员心理培训班,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重点培养骨干人员相结合。这一培训计划也向学校敞开,甚至包含了对残疾人和特殊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的人员培训。

修补家庭关系的裂痕

“把爱种到孩子的心里去”

从查看心理教师、班主任谈话记录来看,几乎每个心理困境学生背后都是破碎的家庭构成和紧张的家庭关系。

筠连县职业技术学校心理老师黄杰介绍,有时候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学校联系家长,家长要么觉得老师小题大做,要么就是离婚了,或者在外打工管不了,不可能来学校。

这其实已经是教育之外的社会问题,如何打通这“最后一公里”,促进家校沟通,改善家庭关系,成了筠连县“未保”小组需要直面的“硬骨头”。

筠连县仍然从环境支持上下功夫。在试点的玉壶社区,以未成年人为中心,构成学校、妇联、社区等联合的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社区服务点有心理辅导员及社工,有儿童之家活动室,有定期家庭教育讲座等。

自成立“筠蕾爸妈团”后,筠连县妇联开展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活动。比如,组织志愿者集中和定点帮扶,开展乡风文明劝导、“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

县妇联还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当好父母等内容,开展了7期“筠州幸福家庭公益讲堂暨社区(村)家长学校”活动。

离婚后,儿子的叛逆曾让肖扬(化名)伤透脑筋,想要改善父子关系,往往又适得其反。“要把爱种到孩子的心里去。”在县妇联组织的一堂家庭教育讲座中,专家的一句话点醒了肖扬,也让他渐渐找到了打开儿子心结的办法。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