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担少了收获多了

——泸州各地各校因地制宜 促“双减”政策落地

本报记者 钟兴茂 梁童童

《教育导报》
2021年第107期(总第3635期) 导报一版

“老师您再教教我这个音怎么吹,行吗?”在泸州市纳溪区逸夫实验小学四年级1班教室门口,刚刚上完课后服务竖笛课的学生王蔓菁,拦住了老师。听完老师的指导,她又回到座位上反复地练习。

“双减”政策已出台4个月,“双减”的种子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开出了怎样的花?近日,记者在泸州市多所中小学走访,探寻“双减”给当地学生、学校带来的变化。

精心优化作业设计

学习生字可以让学生制作字卡;学习诗歌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意配图;数学也不只是计算,读一读关于数学的历史故事也很有意思……近日,一场关于有效推进“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头脑风暴在龙马潭区玉带河学校兴起,老师们各抒己见、畅谈作业设计的建议。

“只有优化作业设计,精选作业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玉带河学校校长王位敏说,“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就为老师购买了54本关于作业设计的书,同时这学期的校本教研也以“优化作业设计”为主题,不断提升老师作业设计的能力。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玉带河学校的“作业改革”初成框架,低段以“动口动手”的实践作业为主,激发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视野;中段则立足课堂,加强课堂练习,课后尽可能少布置作业;高段不断优化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因材、因生分层设计弹性作业,强化、细化作业批改与设计,坚持课外作业多样化、趣味性。

“我们学校处在城乡接合部,学生大多来自城郊和农村,上校外培训的不多,学生压力主要来自于作业。”纳溪区安富中学校长李天才说。

除了严格落实初中学生作业不超过90分钟的规定,安富中学还创设了“三单”制度,通过预习单、练习单、作业单,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对学生一讲就懂的知识,不额外布置作业;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合理布置作业;对学生认为难懂的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性的作业帮助学生理解。

抓住课堂主阵地

今年,一场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在合江县全域推开。

“‘双减’虽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但不减质量、不减成长、不减责任。其本质是要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合江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李淋春说,“合江县的教育在教学方法、理念上,相比成都等地区,还有很大差距。要实现减负提质,就得抓住课堂主阵地,向改革要质量。”

上半年起,合江县教体局组织了中小学校长赴江苏南通、成都、宜宾、重庆江津等地学习取经,广泛开展课改三问讨论,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变,由分数为主向能力为主转变。目前,课改选择小学三四年级和初一年级先行试点,将在3年内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

“课外做减法,课上就应该做加法,我们农村中学更该如此。”合江县尧坝镇中学校长陈富春说,学校已开启课堂改革,课前教师集智研备、学生群学预习;课中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群学思考,随后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同学点评,最后当堂检测;课后分层设计作业巩固练习。

纳溪区教育和体育局也把推进课堂改革作为减负提质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育本课堂”改革。局领导分组下沉每所学校宣讲、督导课堂教学改革并随机听课、实录课堂,各镇街责任督学每周必须到所挂牌学校走班听课、推门听课,了解课堂改革情况,提出督导意见。

“‘双减’和‘育本课堂’改革为学校提供了新一轮发展契机,我们有信心以此为新的出发点,构建学生学习更加愉快、更加高效,家长更加满意的学校新样态。”纳溪区逸夫实验小学校长雷昭荣自信地说。

特色课程遍地开花

下午5点,夕阳余晖尚暖,苍翠的大榕树下,合江县符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们正在操场做健身篮球操。拍球、抛球、接球……学生们脸上写满了专注,动作虽谈不上矫健,却显得格外自在。

“现在,学生没有写不完的作业,课后唱歌、跳舞、运动,到处充满欢声笑语。”符阳小学副校长李泽兴说。“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的课后服务开设了50多门兴趣课程,并根据各个年段学生成长特点的不同,有侧重地安排课程。

泸州市龙马高中虽然今秋才建成招生,但下午“四点半”课堂同样热闹非凡。学校初中部探索推出“221”课后服务课程,2天文化拓展课程加2天艺体特色课程加1天静心作业、个性化辅导。

“我最期待每周一、周四的‘北纬30度’地理文化拓展课,”初一3班学生邱子涵说,“在智慧地理教室里,360度的虚拟现实电子屏能带我们去想去的地方。”

纳溪区安富中学将劳动教育与课后服务结合起来,开设了以劳动为主的特色课程;逸夫实验小学在书香特色校园的基础上,开设音乐、绘画、舞蹈等课后服务;合江县尧坝镇中学利用古镇旅游资源,在课后服务中设计“小小导游”课程,拓展学生乡村旅游知识……别具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遍地开花,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