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下发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与使用指导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等14个学科作业设计,包括作业类型、内容、形式,以及使用建议给出了详尽的指导意见。此举为一线教师作业设计提供可参考、可操作的思路和做法,解决了当前“双减”背景下教师如何开展作业设计“减负增效”问题。可笔者又陷入思考:再好的政策也重在执行,而这中间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校长应该是政策的先导者和践行者。
前不久,笔者对一所学校进行常规督查,随机采访一线教师,“双减”来了做了哪些改变?老师们显得有些迷茫,说知道该给学生减轻作业量,可又担心把握不好度而导致教学质量下滑,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随后,到教务处查看学校落实“双减”所做的工作,可以说都是一些空的、虚的,没有具体措施方案,更没有落实痕迹。这时,站在一旁的校长说:“我觉得目前要落实‘双减’很困难,如果不给学生布置作业,教学质量怎么能保证,不考试怎么跟家长交代,怎么开展对教师考评……”
“‘双减’可不是不布置作业,也不是不考试。你认真学习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和作业管理的通知》吗?”督查员紧接着对校长质问起来。“我们都转发到教师群了。”校长有些局促。
此时,我终于明白老师们为什么迷茫,学校为什么没有落实相关政策,因为校长连文件都没有解读到位,文件精神都还没有领会,怎么带领老师们去落实?怎么让学生们真正受益?“双减”关乎学生身心健康,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作为育人主阵地的学校必须负起应尽的责任。“减负”不是“减质”,它给学校、老师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校长更应主动作为,躬身实践。
首先,观念要“正”。校长要组织带领老师们认真研读“双减”文件,全面领会文件精神,正确认识“双减”重大意义,不片面、肤浅解读相关要求。摒弃“唯分数论”,舍弃“短期效应”,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
其次,措施要“实”。“减负”要“提质”,校长应思考相应的、实实在在的管理措施。如县域内的夕佳山小学,就提出“两增”促“双减”的有力措施:“一增”:增加学校社团和课后服务的项目、丰富社团内容,“补位”校外培训带来的负担。“二增”是增强教学环节监管力度,包括对集体备课的监管、课堂教学监管、学科作业监管(控量、保质、多元),以此教学保证质量的提升。
再次,评价要“准”。“双减”背景下,校长应该组织相关人员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可增加对教师课后服务能力评价,作业设计、批改以及反馈能力评价,教学能力评价,改变以往重“成绩”轻“能力”的评价,从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双减”政策是让教育回归本真,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作为校长,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不断探索、践行,让“双减”真正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江安县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