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朱元小学 陈杰
“红红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小涛已经不是第一次写下这个比喻句,自二年级起,这个比喻句就成了他的好朋友,始终陪伴着他。他还记得起初写下这个比喻句时所得到的赞许,那赞许在时间浪潮里一点一点褪色,直到如今的六年级,化作目光中的疑问。
“你还能写出其他的比喻句吗?”
“能——月亮弯弯像小船……”
“还有呢?”
“天上的白云,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小狗,有的像小兔……”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融入沉默。
“什么是比喻句?”
“把一项事物比作另外一项,那就是比喻句。”
“仅仅是这样吗?”
他的头埋得很低,不久后才试探性地说:“比喻也是一种修辞手法。”直到看见我点头微笑,才松了一口气,“老师,您能教教我写比喻句吗?”
“你真的想学吗?”
“嗯!”
“好。”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陷入沉思,小涛并非个例,如何才能让孩子们不仅会写,而且还写好呢?明明我们身处青山之间,碧水环绕,耳畔鸟鸣不绝,眼中星汉灿烂,可为什么这些美好没能在笔下留痕,连成汩汩清泉?一个又一个问题接踵而来,是以以往那种强调扩句、强调添加内容的方式开展针对性训练,还是另辟蹊径,从更根源的地方解决问题?而根源又在何处?
叹息里,“双减”两个字浮现在我眼前,紧接着“五项管理”的内容开始被记忆唤醒,平时与领导、同仁交流的一幕幕似乎被串联在了一起:“双减”之减,减负减压不减质量与快乐;五项管理,管理时间与习惯,管理健康与成长……一时间,我暗下决心:求新求变,始于自身,我要给孩子们和自己布置一项作业。
第二天,小涛挥舞扫帚正要去扫地,我看着眼前的雾,问他:“今天的雾是白色的吗?”他先点点头,又摇摇头。
“现在的雾和早上一样吗?”课间操时,他目光随着我的手一转,“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雾变少了,更稀了,没那么白了。”
“那早上看到的雾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跑’用得好,雾是像动物在跑,还像人在跑?”
小涛得到肯定后腼腆一笑,“应该是动物。”
“真不错,其实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的想法和你差不多。”小涛顿时来了兴趣,我便向他简单讲述了庄子的《逍遥游》,一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让他摸不着头脑,“其实这就是说云雾翻腾如野马奔驰。”
“哦,原来雾就是马,奔驰的骏马。”
“老师,其实我觉得雾不是跑了,是被太阳晒化了。”
“太阳光就像剑一样,噗、噗、噗……把雾刺穿了。”旁边的同学顿时议论起来。
“好想法,不过你们与庄子真是太有缘了,因为庄子在他的另外一篇文章《说剑》里面,将锦绣河山比作可以穿云斩雾的剑。”
“那是多大的一把剑啊?!”
“是啊,大得无法想象,可就是被比喻出来了,这是思想的魅力,是文学的魅力……”我播撒“想象”的种子,愿它们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郁郁成林。
黄昏,山中无雾。小涛来问我,“老师,刚刚课代表说您要给我布置一个不一样的作业。”
“嗯,你看现在的太阳——和早上的太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涛看得特别认真,“颜色不一样,早上的有些黄,现在的太阳很红;大小好像也不一样;还有周围云的颜色也不一样,傍晚的太红了,就像……”
“就像被点燃了一样!”他的眼里似乎也燎原一片。
“今天的作业是……”他侧耳倾听,“将你看见的写下来,可以写雾,可以写太阳,还记得在里面穿插一个比喻句,能够完成吗?”
“没问题。”须臾,在小涛的笔下——金色的阳光变成了剑,鲜红的太阳成了点燃云朵的火苗。
这一点火苗在微风中摇曳,宛若幻化的翅膀。它掠过“题山”,翱翔“文海”,追逐心中的太阳。教学不正应该如此吗?期望每一个独特的孩子全面发展,是强迫他们展翅飞翔,还是引导他们渴望星辰大海?“双减”落地,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