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时光里的 亲子陪伴

刘莉

《教育导报》
2021年第112期(总第3640期) 导报一版

“双减”政策落地以后,作为小学五年级的家长,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孩子的作业量虽然减少了,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却提升了。

每天,孩子在学校就能完成作业,老师批改完作业后,及时将孩子当天的学情反馈给家长。我们回到家只需要提醒孩子,根据老师反馈的学情,自己安排预习和复习,以及查漏补缺。

我的第二个感受是,孩子的作业减少后,亲子共处的时间增多了。

以前放学后,我接到孩子,一边开车,一边让他在车上随便吃点东西,像赶场一样跑去赶一个一个的补习班,一直到晚上8点半结束才能回家。孩子回家以后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阅读和锻炼,匆匆忙忙洗漱完毕就上床睡觉了。

现在,只要时间允许,放学后,我会和孩子一起慢慢地走回家,两三公里的路,你能感觉“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那样的慢时光。在陪着他走路回家的过程中,我们偶尔会进行无目的的探索,去体会自己和世界的关联,城市的建筑设计,周围的商铺业态,花园里花朵植物……都显示出坐在汽车中、匆匆赶路时看不到的一面。

        在这段慢时光中,孩子生命里的柔软、灵动、想象力被激发出来,大人工作上的疲累也被一扫而光,可以说,这是一种双向生命滋养。

        回到家后,我们会增加阅读时间,并选择一些公共性的话题进行探讨和探索。美国总统大选、新冠疫情的近况,还有即将到来的冬季奥运会……顺着这些话题,我们会去查找资料,带着孩子去做更多的主题探索,以这种探索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动力。

比如,孩子对冬季奥运会很感兴趣,我就会跟他聊冬奥会的来历,各个运动场馆的打造,以及怎么将我们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冬奥会的各种设计里。我们还会一起去抢购冬奥会的纪念币,一起竞猜中国会在哪些运动项目上获奖……通过这些话题,孩子的眼界不再局限于校园之内,去看看外面世界发生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学习兴趣,包括问题意识被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也被唤醒了。所以,作业的减少,我认为是从某种层面上告诉家长,你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认真思考、设计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小学家长代表 刘莉)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