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南充高级中学 姚志会

《教育导报》
2021年第114期(总第3642期) 导报三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教育经验积累有限,近年来,各地中小学在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有的集中在面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缺乏内在专业性;有的教育内容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规律不相符;有的把心理教育做成了单一的德育工作;有的把重点放在心理健康辅导上面或者筛查心理障碍的学生;有的因激励机制不足、有限的心理老师还转行做其他工作。在未来中小学校需要发展一套机制上的全面完善的心理体系和整体布局来规避这些问题。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方位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成为时势所趋。

一、构建系统完备的心育工作机制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整体规划,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质量评估小组,对心理健康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出台心理健康工作制度性文件,创建“决策层—调节层—顾问层—操作层”四层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保障工作规范有序,执行有力;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校长总负责,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学工处、保卫科、教科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心理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心理社团成员、寝室长、学校安保人员、医务人员及相关医院、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工作小组负责好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全面实施;强化心理辅导中心的阵地作用;外聘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定期研讨,为开展好心育工作提供专业意见。

二、完善周密严谨的摸排建档机制

学校实行“周汇报、月总结、年普查”的全方位学生心理状况普查制度,通过问卷调查、活动观察、个别谈话、多方反馈等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当前身心状况,梳理因为疫情、亲子沟通、人际关系、情绪管控、学习压力、生涯发展、青春期等可能引起的普遍性和个别化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精准识别,针对性帮助;通过自评、他评等建立三级心理预警库,及时建档追踪。

三、强化日常预警防控机制

学校要健全完善“学校-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充分调动班主任、科任教师、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寝室室长等力量,重点关注学生是否遭遇重大变故、重大挫折及出现明显异常等情况;学校与各年级、相关科室建立定期研判情况调度会机制,组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成员和心理关爱专班成员开展师生心理动态研判分析,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方案,研判分析形成台账;对出现异常情况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辅助专业心理治疗人员,以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

四、构建家校协同创新的干预机制

家校合作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家庭是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部分,学生处在危机状态下,家庭不支持或支持不当,都会加大危机事件的风险,直接影响危机干预的效果;根据学生心理危机工作方案,学校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心理危机处置干预措施,科学运用“心理预警库”,及时发现学生异常情况,提前干预学生异常行为,将家庭纳入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及时将干预方案告知家长,与家长共同商定任务分工。学生出现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倾向等严重心理危机时,学校及时协助家长送医诊治。

五、形成专业机构协同工作机制

加强学校与心理科研机构、心理辅导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协同合作;聘请心理专业科研人员、临床治疗专家辅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驻校园为特殊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师生开展干预、服务及相关医疗帮助;充分融合医校心理服务专业资源,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形成专业机构协同工作机制。

六、加强心理课程建设机制

学校充分发挥心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心理健康上课表,进课堂,每班每周或间周一节心理活动课,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安排科学合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认知,管理情绪,调控行为,直面挫折和压力,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

七、建立积极心理学应用机制

学校应将积极心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心理活动课、主题班团队会、班主任课、思政课、宣传专栏、校园心理期刊等多种载体,充分开发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丰富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团活动,切实培养学生智慧、仁爱、勇气、感恩等积极心理品质,塑造乐观向上、拼搏奋斗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幸福感。

八、建立场地经费保障机制

采取财政专项资金和社会筹集资金等方式,在学校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用场地,配备功能齐全、专业适用的办公设施、辅导设备,建立健全心理辅导中心的规章制度,确保场地得到科学、有效使用。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各类资金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做到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科学合理开支经费。

九、落实骨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机制;依托地方政府人才招引工程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专职教师队伍,力争学生与心理老师配备比例达到1000:1;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内容,制订师资培训计划,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对暂无条件配备心理学专业出身的专职心理教师的学校,要提供能力提升路径,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及督导平台,培养一批够专业、懂学术、会理论、能实操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人才。

十、健全合理的工作评估激励机制

学校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评估小组,由校领导、班主任、学生代表组成,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间、内容、人员、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心理教师工作有计划,活动有组织,学校有反馈,定期有考核。要依法保障心理教师的工作待遇,在绩效考评、职称评聘、职务待遇上与班主任享受同等待遇,评优评先上享受政策倾斜。

十一、建立紧密的心理教育联动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在各学校各部门合作下持续开展,要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大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联动,积极拓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指导家长转变教育理念,了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达到面向各阶段学生全方位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

由于心理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当前社会形势下心理专业人员严重匮乏,各地中小学校单打独斗难以持续性、针对性、有效性开展心理工作。以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和落实需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办法,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南充高中的心理老师和学生交流团体沙盘(何健摄)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