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好,读好书

《教育导报》
2022年第2期(总第3650期) 导报四版

岁末年初,是反思的时候,也是立志的节点。是时候“考问”自己:“过去的一年,你读了几本书?”“新的一年,你又准备读几本书?”韩愈有诗云:“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教书的人,也应当是读书的人。而为人父母,也要和孩子一同成长。

新年开端,寒假即将来临,我们给你梳理了这一份书单。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现象式学习》

作者:【芬】科丝婷·罗卡( Kirsti Lonka)

译者:葛昀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何为现象式学习?如科丝婷·罗卡所言,它是一种强调整体性的学习方法,综合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们通过协作研究某个现实中的具体现象,其目的不是取代科目学习,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之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与实践的脱节,是教育的普遍难题。现象式学习为此做出了探索,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梁衡的21堂作文课》

作者:梁衡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梁衡是著名的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他的文章曾多次入选语文课本。梁衡在数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总结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写作技巧,这本书是梁衡多年写作心得的结晶。21堂作文课,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主题:第一,什么是好文章?也就是懂得如何欣赏文章,并能于其中学习写作技巧。第二,详解写好文章的五种“调料”:形、事、情、理、典。最后,如何把握文章材料、风格和语言。

写作并非没有诀窍,更重要的是怎样去理解和运用这些诀窍。读梁衡的作文课,深感受益匪浅。推荐青少年读,必有收获。

《余映潮谈阅读教学设计》

作者:余映潮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余映潮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摒弃“零敲碎问”式的上课方式,并且提倡整体布局,采用板块式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我们教师只是提供适时的帮助和启发。为此,他提出“整体阅读教学”和“主问题”的概念。

书中余映潮的很多方法普通老师可以借鉴,只要教师仔细研读教材,明确这堂课要通过这篇课文教给学生什么,再根据这一终级目标分层次、分板块地设计教学环节,语文课一定能找回它独有的味道。

《一线带班》

作者:管建刚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只要是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会有这种感触:班级事务千头万绪,杂乱无章,而班主任事无巨细都得亲力亲为,如果想要班级带好,必须好好研究一番。为什么管建刚能在教学上有这么高的建树,最关键的原因,是“会带班”,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好,有了好习惯,才能做好事情。

从《一线带班》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管建刚带班是从“七抓”入手: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书中有许许多多的小妙招,招招都给我们启迪。甚至可以直接拿来用,对一线教师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与幸福同行——一位“蜗牛校长”的教育手记》

作者:江文龙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慢”是教育的属性。但是,慢不下来的教育并非少数。教育慢不下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校长走得太快是原因之一。当校长走得太快时,师生们为了与校长的速度保持一致,全校的教学节律很容易被打乱,在盲目追赶中,“幸福”离师生越来越远、离学校越来越远。

慢下来,做一个“蜗牛校长”,深层次思考教育问题,进一步优化教育决策,提升师生的幸福感,才能为教育的优质发展积聚能量。

《亲子谈判》

作者:李颜浓 朱小超 胡赤怡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国内资深家庭心理咨询师团队十余年亲子关系问题处理经验的沉淀和总结,深刻剖析孩子的行为问题和亲子关系难题,提供清晰的解决思路、步骤和方法。这是一本关于亲子谈判的自助读本,所讨论的具体问题和案例主要是面对12到18岁青春期的孩子。

全书分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亲子谈判的缘起、原则和方法,并用具体的案例分析来破译青少年行为背后的动因,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谈判解决方案。

作者:[日]永江朗

译者:烨伊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这是“14岁懂社会”系列丛书的第一本。不论男孩女孩,在这个年纪,都有了一定的认知与理解能力,是时候让他们开始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学习与社会如何相处了。《以书为友》,恰好写明白了如何与书交朋友,通过阅读让自己变得从容强大,对于孩子顺利走上社会十分重要。

当然,所有的人生问题,未必在书里都有答案。但读过的书,无论是史实还是小说,那些真实或虚构的书中生活,都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而你活得美好或糟糕,取决于你在这些答案里,如何思考、汲取、选择。

《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作者:[韩]李珉圭

译者:尹嘉玄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但李珉圭有自己的方法。李珉圭是韩国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专家、畅销书作家,现在是韩国亚洲大学心理学教授。这本书通过李珉圭与儿子之间电子邮件的往来,细致入微地指导读者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书中内容涵盖了关于克服危机、目标制定、时间管理、读书技巧等诸多方面的高效方法,“给青春期的孩子们点亮了一盏提升学习力的明灯。”阅读这样的育儿类书籍,任何父母都能“开卷有益”。

《长不大的父母》

作者:【日】加藤谛三

译者:许源源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加藤谛三借用英国儿童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提出的“亲子角色颠倒”,用丰富的真实案例深入分析了“长不大的父母”的形成原因和心理构造。何为“亲子角色颠倒”?指的是父母向孩子撒娇的行为。“亲子角色颠倒”其实就是父母出于自己潜意识的需求进行育儿的行为。这会使孩子沦为帮助父母解决自己内心冲突的工具。所有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都在“攻击”自己的孩子,却不自知。

为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为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建议年轻人读一读此书,从心理层面了解很多人和事,不仅是家庭里的,还有社会上的人际关系。

《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作者:陈钱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陈钱林是位资深的家庭教育专家、全国知名校长,有着20多年家教经验。该书正是其家庭教育的结晶与成果的体现。本书侧重教育案例,作者用细腻的笔记录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些案例自然流淌于生活之中,看似自然而然,却充满着作者别有用心的设计与安排,积极正确地引导,这正是家庭教育的魅力,看似无意却有意,化春风于无形,润物而无声。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