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应用型中职英语教育改革和创新

■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 薛盛平

《教育导报》
2022年第6期(总第3654期) 导报三版

在新形势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更深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英语教学的地位日益凸显。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当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等职业英语教育发展的瓶颈。加强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成为基层中职英语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迫切课题。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管窥

1 .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功底。

在一年级,存在着学生26个英语字母都写不全的现象,英语听说读等训练更是可想而知了。有关资料显示:在中职学校中,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3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

2 .运用面窄,缺乏高度重视。

在中职学校,国家、省、市级的技能大赛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学校一直强调专业课的重要性,而中职英语往往被淡化。这就会给学生一个印象: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干好工作,英语似乎可有可无。其实学生对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对技术人才在英语方面的要求不了解,学校和学生都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造成学生在平时仅局限于完成学校英语教学任务。

3 .习惯欠佳,缺乏学习氛围。

从生源质量来看,部分中职生在初中里面文化课基础较差,他们来职业学校最初的动机就是想拿一张文凭,把在初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带到了职业学校,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想提高英语显得软弱无力,一是他们英语成绩本身就很差,二是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新环境的变化,导致其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使中职生更加难以学好英语。

4 .教材繁多,缺乏实用性。

当前,英语教材版本较多,各种印有“职业”字样的英语教材轮番上阵。在这种情况下,师生疲惫应付,学习也趋于被动。有的教材内容实用性不强,不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相呼应,有的教材内容偏深,类似于普通高中的内容,学生学习难度大,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更加排

斥,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伤害。

二、中职英语教学改进策略

1 .摸清学情,抓学习基础。

教师首先要做一名调查员,在新学期时要调查摸底,从基础抓起。对那些后进生从26个英语字母开始补起,继而音标、语法知识,把基础的英语知识传授给他们,一点一滴落到实处,逐步让学生打好基础,适应中职英语教学。

2 .提升认识,抓学习需求。

中职英语教学必须适合多元人才培养需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这部分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就应确定什么样教学培养目标。中职教育只有与社会经济和发展紧密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才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什么样的行业或职业要达到什么样的英语水平,在该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实施细则的制定中就要体现出来。英语基础课的教学安排,要放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结构中考量,使英语基础课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3 .多管齐下,抓学习兴趣。

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积极性内在动力的有效手段。英语教师应在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优化训练形式上狠下功夫,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比如,举办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辩论会等,还可以定期举办英语角和英语晚会,为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环境,能大大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4 .分层教学,抓成绩提升。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不高,学生之间的差异非常大,特别是英语成绩相差很大。有些学生在班里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能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而程度较差的学生根本就跟不上教师的步伐。在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中,每堂课的设计都要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强烈欲望,使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笑一笑、说一说、动一动”,时刻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收获成就感。

5 .口语表达,抓日常应用。

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是一种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行之有效的方式。语言的练习本身就是一个犯错、纠错,不断反复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英语口语表达交流的平台,通过活动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英语的状态。

6 .探索研究,抓评价机制。

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如在口头作业的检查上,针对学生怕开口的特点,提出让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方法。一个学生读完课文之后,自己先说读得怎么样,然后再由其他同学评论,读的学生认真,听的学生仔细。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发现了不足与长处,增强了自信。

中职英语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新时期新型劳动者的使命,必须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推进应用型的中职英语教育改革和创新,使中职英语教学适应新时期培养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