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簇簇温暖的火苗

■何光贵

《教育导报》
2022年第6期(总第3654期) 导报四版

■何光贵

火塘里,柴禾熊熊地燃烧起来,火塘上搭钩上的铁罐飘出炖鸡的扑鼻芬芳,一双大手将一碗香喷喷的鸡肉端到我的手中。这是30多年前我在山村学校教书时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到陈大爷家烤火吃饭时的情景。从此,那一簇簇温暖的火苗就定格在我记忆的深处,每当想起那一簇簇温暖的火苗,就有泪流满面的感动。

那年,年仅18岁的我师范毕业时,被分配到全县唯一不通公路不通电的山区小学任教。那个地方山高土少石头多,米饭要到60多里外的场镇背运,那个地方离我的老家十分遥远。每当我看到那茫茫的大山,每当我行走在绵延的山路上时,我的心凄恻而悲凉。刚上山的那段日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平淡得就像白开水一样,毫无希望。

北风渐吹,落叶萧萧,天渐渐寒冷起来,我们的心情也渐渐沉重起来。

冬天,那个偏僻地方出奇地冷,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半山腰,几间木板房就是一个学校。我所住的寝室是木架房的二楼,寝室四壁用竹篾编制,上面涂抹着一层薄薄的泥巴。由于年代久远,那些涂抹在竹篾上的薄薄泥巴已基本脱落。冬天,一到大风天气,寒风呼啸,刺骨的北风从竹篾的缝隙灌进来,于是寒冷就在小小的木楼房里到处游走。天冷的时候,屋寒脚冷被薄,半夜里常常被冻得睡不着。每当这个时候,如果能有热水烫一下脚,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享受。

但是,有时连这些都是奢求。因为,那个地方修房造屋、生火做饭,都需要柴禾,但是哪儿有那么多柴禾?即使有,也要到几十里之外的地方,去砍、去背,加之这个地方不通公路,外面的燃料运不进来。因此当地的柴禾特别紧张。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们,生炉子烤火简直是奢望。

在学校近十名教师中,除了我和隔壁老吴,都是清一色的本地教师。一到星期天,本地教师都回家了,只有我和老吴离家远。回不了家,我俩吃饭只得到处“打游击”。因此,星期天对别人来说是福利,对我们来说是最犯愁的一天。

“呼——呼——呼”,那是一个寒冷的周日晚上,凄厉的北风仿佛一头头怪兽,狂呼乱吼,疯狂地肆虐。那些刺骨的寒风仿佛调皮的孩子,在我们的木楼寝室“呼来呼去”地跑着,我寝室竹篾上的泥巴,经不住狂风的摧残,便“刷刷”地下起了泥巴“小雨”。整个木楼寝室,冷得仿佛冰窖。

正在我们冷得跺脚的时候,忽然从我们寝室背后传来了喊声:“何老师、吴老师,快来提开水,快来烤火啰!”这是学校后面陈大爷的召唤,我的心一下就热起来。

我和老吴迅速拿起手电筒,提着热水瓶,“蹭蹭蹭”地下楼,向陈大爷的家走去。

“快坐,快坐!”一进屋,就是扑面的温暖。在一个用石条砌成的火塘里,一大堆青杠树块子柴,正熊熊燃烧着。红彤彤的火光,赶走了室外的寒冷,在整间小屋流淌着温暖。浓郁的炖鸡的香味,从火塘上的铁罐中飘出。“快来,喝碗鸡汤驱驱寒。”说话间,陈大爷和老伴儿将一碗热腾腾的鸡肉端在我们的手中。

土豆炖鸡肉,这是我第一次吃这种美味。那碗芬芳扑鼻的鸡肉,是我这辈子吃到的最香的美味。

那一年,刚到山村学校时,恰好赶上过第一个教师节,为了体现对山区教师的关怀,县上为我们每位教师发了一床被面料子。陈大爷是这儿远近闻名的裁缝,我找陈大爷缝边制作被面时认识了他。陈大爷,方脸、剑眉,身材魁梧,脸上随时洋溢着温暖的笑容。看到我面生,他就主动问我,是不是刚分来的老师,“在这里教书,可得吃苦哦!”就是这一面之缘,慢慢地,我们成了熟识的朋友,陈大爷家成了我们的开水供应基地、温暖的烤火房、救急的“食堂”。

“陈大爷,您为啥对我们这样好?”烤着火,吃着美味地鸡肉,我们便与陈大爷摆谈起来。接过我们的话题,陈大爷拉开了话闸。“两位老师啊,你们不知道,咱们这里穷啊。现在,到处都通了公路,咱们这儿没通公路;到处都通了电,咱们这儿没通电。年轻的教师分不到这儿来,即使分到这儿来也不愿在这儿呆。你们能到这儿来教书,那可是我们这儿的‘宝贝疙瘩’,你们要‘飞’了,哪个又来教我们的娃娃哦?”

“陈大爷,您为啥要当裁缝呢?”陈大爷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我们以前想读书,没有条件,只好学个手艺养家。但我们这儿不能老穷下去,得改变啊,怎么改变?也许只有教育,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才能改变这个穷地方的命运。

夜短话长,火塘里的火苗渐渐微弱下去,火红明亮的柴火灰烬,宛如清澈透明的眼睛,宛若夜空中闪亮的星星,让小屋充满了温暖的光芒。“陈大爷,时间不早了,谢谢了,我们回学校了。”

走在回校的路上,风已渐渐小了,一轮圆月高挂天空,清冷的银辉洒满大地。一股寒风吹来,让人不觉浑身一颤。是夜,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总是闪现着那些温暖的火苗,耳边总是回响起陈大爷改变命运的叹息。

大山对我这么好,我将何以为报?我不能沉浸在莫名其妙的忧伤里了,我要为大山做点什么!自那以后,每天我都要早起跑步、读书,每天我的身上总是涌动着奔跑的力量,每天我都要认真用知识擦亮那些渴望的眼睛。

后来,我还是下山了。10年后,那里修通了公路、通了电,再以后,那里出了不少的人才,几十年后,每当想起大山,我就会想起那一簇簇温暖的火苗,心中就流淌着温暖,脚下就充满了力量。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