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教师一生的课题

■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李文送

《教育导报》
2022年第8期(总第3656期) 导报三版

最近,有位新教师读了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时,有句话让他很困惑,希望听听我的见解。这句是:“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教育对人的成长的可能性,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不是万能,因为人不是万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和条件的限制。

无论你任教的是哪个学段或哪个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还是未成年人,心智没有成熟,可塑性比较大,但是,请老师们(特别是新教师)记住,任何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内心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气象万千的生命。

无论将他们比喻为萌发的种子,还是正在吐绿的幼苗,或者振翅待飞的雏鸟,今天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从昨天过来的,他们有他们所经历的生活和学习,有他们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有他们所形成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征,有他们所要前往的方向和所能抵达的山峰。

人的大脑要形成新知,是离不开旧知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否获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中是否已有了相关的概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熟悉学生旧知的基础上,以新知为目标,并在学生的旧知和新知之间搭建好必知的桥梁。有了必知的桥梁,学生方能顺利从旧知抵达新知,从而获得应有的成长和发展。认识到这点,对新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这能让你们找到教学工作的着力点,不仅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而且能有效地落实教学育人的任务。

随着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机会等的累加,也许你会发现自己所任教的学生不仅不是一张白纸,而且其颜色还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就如变化不测的天气一样,有时晴天、有时阴天、有时雨天、有时雪天,甚至有时还会遇到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或者极度干旱等恶劣天气。这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说,面对这些情况,由于缺少相关经历和经验,有时还是挺烦人的,甚至弄得焦头烂额。

每当这个时候,请新老师们不要紧张,不要过于担心,也不要害怕,因为即使是我们成年人都可能会犯错,更何况是作为没有长大的学生。试想下,如果学生都不犯错,都没有出现问题,那么还要我们老师做什么。问题的存在,正是教育存在的意义。而人,无不是在不断探索、实践、试错和纠错等的历练中成长。

年轻教师,要懂得犯错的学生中,有知错能改型,有知错难改型,也有知错不改型,还有自以为是型;甚至有的可能还会和你顶嘴、顶撞。这时,你要谨记尽可能不要生气,不要让自己成为情绪的“奴隶”。如果确实需要帮助,建议你多虚心地向年级里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他们会给予你支持、给予你指导、给予你鼓励。

不是白纸的学生,需要你读懂他们的“过去”,包括他们已有的经验、知识、能力和素养,乃至“最近发展区”。如果能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情况,那么当然最好,这样就更有利于你读懂他们的各种行为表现。你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谈话、家访、查看档案记录等多种方式调研学情。读懂他们,你需要坚守儿童立场,走进他们的世界,并尊重他们的天性和需求;你需要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行为,呵护他们的自尊,用师爱、信任、包容、耐心和真情敲开他们的心门,从而听见他们的心声。这样,你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和对症施策。

总之,读懂学生,是教师行走教育田野的资格,是教师耕织课堂教学的资本。读懂学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唯有读懂学生,教师才知道其内心之所想,才晓得其学习之需求,从而才能在其身上成功播种生命的光芒。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就谈不上教育。”读懂学生,是教师一生的课题。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