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龚大烈)今年春节,乐至县大佛中学学生张祥丽的大姐新婚大喜。张祥丽用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剪纸手艺,为大姐剪了一对大红双喜的剪纸贴在大门上,将喜庆的氛围渲染得恰到好处。
将剪纸手艺从课堂走向生活,这还得从学校教师轮岗交流说起。此前,乐至县大佛中学校长联系到乐至实验中学的美术教师王佳,邀请她到乡镇中学支教。王佳是乐至县第5届非遗文化传承人,有一手绝活——剪纸。性格爽快的王佳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事实上,王佳乘着“双减”政策的春风,已让剪纸艺术在校园内外种下桃李芬芳。在乐至实验中学,每周二、三、四下午课后服务时间,王佳在全校开设剪纸社团课,吸引了全校的剪纸爱好者。而周一的时间,则留给她所轮岗交流的乡镇学校——乐至县大佛中学。
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张红纸,这手艺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学问。假如让初一、初二的学生一节课都拿着剪刀去剪纸,不仅会感到枯燥,可能一双手也会被剪出茧来。那么,怎样让青少年保持可持续的兴趣呢?
王佳动了一番脑筋。她站在青少年的角度思考,假如你的书包、笔袋、书签,甚至 T恤上印着你的剪纸作品,你是否更钟爱剪纸呢?于是,她让学生选择自己钟爱的小猫、小狗、花鸟虫鱼、中国结等小宠物或物品,或自己设计文创内容,再用剪刀或刻刀一笔一画地剪出来。
自从爱上剪纸后,乐至实验中学学生龚雅萱学会了观察周围的一花一草,一只小昆虫或小动物。比如,看着翻飞的蝴蝶,她脑袋里会琢磨,怎样才能剪出她美丽的翅膀?今年是虎年,她要剪老虎,则需要查阅相关的文化知识,让自己的文化积淀丰厚起来,剪出来的作品才更有“味道”。这种有滋有味的创作,竟然让她写作文的时候文采也飞扬起来。
一纸一故事。剪纸代代传承,不变的是材料和技法,变的是内容。在王佳的剪纸课堂上,既有花鸟鱼虫、十二生肖、京剧和川剧脸谱等传统内容,也有地方特色的蚕桑文化等,又紧跟时代的变化有了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