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重新认识你的孩子

■陈宏富

《教育导报》
2022年第24期(总第3672期) 导报三版

家长会上,“班妈”给我们推荐了一篇文章《爱德华——世界最恐怖的男孩》。这是一篇发人深思的好文章。文章讲述了男孩爱德华的经历,孩子从大人口中得到的评价直接成了他行为的指向,慢慢变得不爱干净、野蛮、脏乱、邋遢、恶劣、粗鲁和笨手笨脚。后来因为邻居的宽容,给他正确的引导,他变成了一个有爱心的、讲卫生的男孩。

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错与对,没有是与非,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可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总喜欢按照自己的经验,把一件本来非常普通的事情、一个无心的动作给无形地贴上了印有成人观点的“标签”。对孩子来说,这是“不公平”的。但是,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变化万千的社会里,人们因为经历,受教育程度,生活状况等的不同,受到道德、法律、法规的约束,也就约定俗成,定义了错与对、是与非。

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常常犯一些经验错误,一旦孩子不听我的话,轻则不给好脸色,有时还冷嘲热讽;重则发火,有时还动手。可是,每当我冲动地发泄一番之后,又会心疼和自责。孩子的世界本是一张白纸,就是因为我们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去评判、去给孩子“贴标签”,从而产生了所谓的“优秀生”“调皮鬼”“熊孩子”……其实,孩子的表现就是一面“镜子”,他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影子。若父母笑口常开,孩子就会自信开朗;若父母总是吵闹纠结生活琐事的“对与错”,孩子就会不知所措而缺乏安全感,容易形成一些不良习惯。

《爸爸去哪儿》这首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这是第一次做你的老爸,我们的心情都有点复杂。”这句歌词写出了真实的状况,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心里确实比较复杂。有的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有的成家立业不久,我们的角色都还没转换过来。记得我儿子刚出生时,在医院里那段时间,我连兑奶粉都不知道该加多少奶粉、多少水,只是觉得把奶瓶里的水变成“乳白色即可”。最后孩子出院时比出生时的体重减少了 0.5斤。所以,学习做父母应该是我们生活的主题。

就如“班妈”所说:“我们班没有差生!”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重新去认识自己的孩子,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去理解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做好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的同时争取成为他们的朋友。放下父母高高在上的权威,改变自己的态度,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相信我们都会收获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培养出优秀健康的孩子。

改变,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学会用“爱”去包容、去理解,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判断,去和孩子共同面对成长中的荆棘和风雨。不要试着去改变他们,要学会走近他们,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