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州区:从知识走向生活的德育

■本报记者 何元凯

《教育导报》
2022年第26期(总第3674期) 导报二版

近年来,宜宾市叙州区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推行“活化德育”,转变传统说服教育方式,推动德育生活化、活动化、课程化和自主化,初步形成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和特色化的德育工作格局。

常年亏损的“银行”

一个星期三的午间,叙州区观音镇小学的“成长银行商铺”人头攒动,学生们拿着自己攒下的“成长币”在这里兑换各类商品。

六年级学生郭晨霖已经有2000多元“成长币”。快毕业了,他手中这大笔“存款”却还没有花出去。他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也会兑换一些书籍,不过对他来说,“成长币”本身就很有意义,这代表了自己过去的表现,对以后的自己也是一种鞭策。他向记者展示了“观音镇小学学生成长银行”发行的5元至20元不等的“成长币”,他将永久保存这笔财富。

观音镇小学校长兰宏才介绍,该校模拟银行管理机制,建立学生成长银行管理体系,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综合表现以“成长币”的形式量化,通过每学期的“跳蚤市场活动”、每周三周五的“成长银行商铺”兑换学习用品、书籍等,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学校德育模式。

“我们每年要拿出很大一部分办公经费为‘成长银行商铺’进货,这可是一家常年亏损的‘银行’。”兰宏才哈哈一笑,“不过这也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良好品行是1”

“计划里首要,总结里需要,忙起来不要。”兰宏才这样形容德育工作曾经的尴尬处境。近年来,大家的观念逐渐转变,除了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德育方式也更加细化。“以前谈德育比较空泛,现在则注重目标具体化、评价多元化。”如今,学校将德育工作融入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与环境中互动,与他人互动,在内心深处产生被尊重、被爱护、被信任的良好体验,并通过活动平台发展特长。

在叙州区泥溪镇小学,校长贾志忠向记者展示了学校这学期的“德育活动安排表”,结合各类节日,每个月的主题、每周的活动、国旗下的演讲等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以前德育就是主题班会,现在则注重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劳动育人……”贾志忠说,德育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带来的不仅是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老师们也比以前更加有精气神。

革命先烈韩秉炀曾是叙州区建国实验小学的教师。该校由此打造“红韵书香”校园,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该校还创建了“红韵家校”,定期收集家长的“问题菜单”,开展“红韵家长培训课堂”“家长讲坛”等,转变家长观念,实现家校共育。

在面临升学压力的高中,德育工作同样备受重视。叙州二中专门成立了德育学术委员会,组织资深班主任编辑德育读本《德行二中》,辅以丰富的社团活动,将德育从单纯说教转变为自主体验。学校通过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律自强的品格。该校副校长王增琴告诉记者,在学校4大育人目标中,良好品行排在第一位。“良好品行是1,其他方面是0,没有前面这个1,后面再多0也没有意义。”

构建“两轮”驱动体系

德育工作没有“标准答案”,更难以立竿见影,如何实现“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叙州区研培中心德育研训室主任郑学文介绍,该区为此构建起“主管部门主导活化德育主题,落实目标;研训机构助推活化德育策略,引导践行”的“两轮”驱动体系。

为解决德育工作落地落实落细问题,使德育不只停留在口头上,叙州区教育部门围绕具体实施、督导评价、经费保障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规章制度。学校需确定每年“活化德育”主题,形成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与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确保规范有序、目标落实。

开展“活化德育”工作以来,叙州区坚持定期召开全区德育工作现场会,自2019年以来,分别召开了主题为“智慧育人·活化德育”“守正创新·活化德育”“五育融合·活化德育”现场会,以会促训,强化德育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管理队伍专业水平。同时,推送“活化德育”精品学校及案例,引导学校开展符合自身校情的德育工作。该区细化了师生评价体系,制定和优化《叙州区德育工作评价方案》《叙州区德育工作量化评价细则》,专项评价德育工作,发挥评价杠杆作用。

为解决“活化德育”中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等突出问题,叙州区建立起协同机制,由主管部门教育股主导,研培中心德育研训室主训,协同制定区域活化德育顶层设计,完善《叙州区活化德育手册》,同时,建立完善视导、培训、教研等相关机制,切实做到“德育活动主题化,德育目标具体化,德育评价多元化”,将德育要求和德育目标落实、落小、落细,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