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语文联合教研 解构“写作中的思维”

■实习生 秦小涵 本报记者 夏应霞

《教育导报》
2022年第29期(总第3677期) 导报三版
“为什么写”(动机)、“写什么”(内容)、“怎样写”(形式)是语文写作教学要解决的三大难题,中小学如何联合教研也是语文界关注的热点。3月29日,在成都市“写作中的思维”主题教研活动中,两节小初作文课基于统编版教材的单元习作教学,采用“前导”和“后导”的教学范式,对作文教学进行结构化变革,给线上线下听课的7000余名教师提供了一次有益的教学尝试。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学校的初中生在写作“后导”课上,修改自己的作文。(记者夏应霞摄)

3月29日,成都市“写作中的思维”主题教研活动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学校举行,这是成都市“本色作文导教导写的系统建构与实践探索”系列活动之一。该校小学部崔若凡老师和中学部的廖芬老师,用“前导(20分钟)→写作(40分钟)→后导(20分钟)”的方式,分别执教了《形形色色的人》和《有精神的人》。活动中,还举行了成都市优秀作文集锦《笔尖流出的故事》发布会。

教学现场

“前导→写作→后导”结构性写作课

通过小学和中学联合教研的方式,崔若凡和廖芬两位老师采用了“前导→写作→后导”结构性写作课方式上课。成都市教科院大数据与监测评估所副所长、小学语文教研员罗良建介绍,“前导+习作+后导”的时间划分,重构了作文连堂课的时间,改变了传统作文课堂结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是语文学科对“双减”落地的实践和探索。

在“前导”课上,针对主题“形形色色的人”,崔若凡在写作课中恰当地设问、点拨,给出“思维模板”,让学生抓住人的细节要素进行刻画和描写。她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大胆展示,巧妙地指导学生习作,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后导”课上,孩子们出示写好的作文,她请孩子自己对照“模板”要素进行修改和深化。三个环节后,学生们自己修改的作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廖芬紧扣热点,以奥运风云人物苏炳添参赛视频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精神”的解读,学生互相补充,畅谈体会。之后廖芬将苏炳添比赛的镜头片段化,请学生自选写作的重点,进行写作实战。在“后导”课点评环节,廖芬请学生朗读自己写好的文章,让孩子们互相批改、出主意,激发了他们的习作兴趣,将“前导”和“后导”的实效性充分体现了出来。

两节课上,圣菲学校的孩子们表现得自信大方。学习后,两班立即进行作文创作,展现了学生扎实的写作素养。成都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罗良建说,课堂展现了“本色作文”的导学、导教,呈现了中小学联合教研的魅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的连续性,也有利于实现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全方位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有专家建议采用“一题四课”的教学范式,即“指导构思课、自主完稿课、评议修改课、展示分享课”,把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继续推向深入。针对当前中小学写作联合教研教学现状和实际,成都市的语文教师从不同主题、不同角度诠释着“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并且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专家评课

深入推进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四川省教育学会小学专委会副秘书长、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付建勇对小学课堂《形形色色的人》进行了点评。

付建勇说,这节写作课抓住了“三个紧扣”:首先紧扣“叙”字,即突出人物序列化,既然写形形色色的人则必然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其次紧扣“导”字,强调导写结构化,即“导情境”——为什么学、“导内容”——写什么、“导构思”——解决写作框架、“导方法”——怎么写。这些是写作的重点,尤其是导方法。付建勇说:“我们要在写作中抓人物的突出特点、选典型事例,用多样化的描写方法,具体来说有三个小方面,即动作慢镜头、语言全扫描、神态大写真。”最后,紧扣“评”字,“教—学—评”三个环节紧紧相扣。除此之外,付建勇希望教师在写作教学上,强化构思示范这一环节,更好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另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事例与作文的融合,将谋篇布局安排得详略得当。

成都市教科院中学所副所长、初中语文教研员黎丙成侧重对中学《有精神的人》写作课进行点评。点评前,黎丙成分享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提出“解剖一只麻雀比给别人展示一只完美的凤凰有趣得多”,启发教师细化写作教学过程,落实到每个环节,不要一昧在课堂上展示优秀范文,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普适性,不利于大部分学生的进步。第二个故事启发教师们注意对学生作文的点评,教师要像普通读者一样认真与学生平等交流,而不是单纯教学生该怎么写。第三个故事点出不少教师的心声——写作不好教。黎丙成认为,一篇佳作并不是由各种写作技巧堆砌而成,实际上,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有助于激发其写作的内驱力、创作能力。

另外,黎丙成为写作教学提出了一系列路径和方法,他用了“6个关注”来总结:一是关注过程的还原。写作课不能成为结论的展示,而是过程的展现。无论是侧重于习得方法教学的前导还是优化写作的后导,都应该落实到教学的细节,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二是关注系统的建构。每一堂写作课不应是碎片化存在,在初中34个写作单元中,可以分为谋篇布局、内容选择、情感主旨表达、写作技巧使用4个方面,这4方面呈螺旋递进的状态,教师不应该孤立看待每个单元的写作教学,而应该注重学习与应用的衔接,展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三是关注支架的使用。要上好一堂有价值的作文指导课,教师应该具备支架意识,即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作为写作实例,将写作思维“可视化”,更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四是关注写作标准的确立。五是关注学段的差别。六是关注学生的表现。

专家点评引发线上线下教师热议,启示教师重新看待自己写作课教学。他们说,这一新颖的教研形式促进教师从理念更新到行为改进,激发自己优化写作课改革的热情,一定会促进教学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