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有感

刘党英

《教育导报》
2022年第29期(总第3677期) 导报四版

阳春三月,暖风徐徐,枯木吐芽,花草芬芳,天清地明好时节。我和一群青春年少的孩子自发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王坪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同行的还有3位老师。孩子们走在前面,我走在最后。

行进的途中,空气里溢满了各种花的香,有紫色鸢尾花的甜,有粉色桃花的清,有金黄色油菜花的浓郁,还有和着青草味儿泥土的清香。走在前面的孩子们此刻更像是一匹匹挣脱了缰绳的野马,你一言我一语,喧闹不已。我虽是无奈,却也能够理解。如花的年纪怎会不贪玩呢,何况是在风景如画的春光里?索性就让他们尽情地释放天性吧。这一举动貌似感染到了路边的野草闲花,随着清风舞之蹈之。经过一处住所,是主人新修不久的楼房,周围种满了各种鲜花,玫瑰、玉兰,还有叫不出名字的,此刻开得正盛。只见大门虚掩,蹲在门口的小黄狗半眯着双眼,慵懒着身子,不时舔舐着嘴巴,想必还在回味前一秒吃过的大餐。远处,三五妇人正弯腰挥锄忙碌着,或打理杂草,或种植庄稼,偶尔抬头和旁边的人闲谈。沉浸其中,一时竟入了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承载着无数英雄烈士的灵魂。不知何时,泪水模糊了双眼。忆往昔,眼前这般山花烂漫之景,如今百姓幸福安乐之所,就在几十年前,竟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血洒遍野。我脑海里浮现出红军战士被敌人围追堵截的画面,面对重重艰难和困境,红军战士英勇不屈,顽强战斗,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想起儿时常听父母讲述革命先辈长征途中翻雪山、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的情景。为了给子孙后辈换来如今这太平盛世,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此时,我陷入了历史的沉思。“孩子们,如果此刻你们正在长征的路上,面对敌人的飞机轰炸,你们会怎么做呢?”

“躲起来!”

“躲在哪里呢?”

“大石底下……”一位同学用手顺势指了指路边的一块大石,石头刚好露出半米来高的裂缝。

“可是这么一块石头怎么能容纳得了我们这么多人?长征路上,我们的红军战士远比我们多得多,还要面对敌人如此精良的装备。”同学们面面相觑,一时陷入语塞。“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人群中传出了一阵微弱的声音。同学们深深埋下了头,哽咽地说不出话来,纷纷重复先前人群中传出来的话语,声音很低,但依旧听得很清楚。周围寂静得出奇,同学们神情严肃,眼含热泪,似在沉思,又好似在默哀。

接下来的“长征路上”,学生异常地认真,不再像先前那样嬉笑打闹。遇着坑洼小路,结伴搀扶;逢着陡坡,你拉我,我拉你。“你走累了吗?”一位同学额上冒着斗大的汗珠,还大口喘着粗气,同学见状,关切地询问。他回道:“不累,和红军战士长征比起来,我们简直是轻松千倍、万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朗诵起《七律·长征》,相互为对方打气鼓劲儿。轻快豪迈的革命赞歌响彻在迂回曲折的山路上,伟大的长征精神正在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开花……

我紧跟在同学们的身后,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