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其实老师不想听到……

江安县大妙镇中心小学校 罗庆兰

《教育导报》
2022年第30期(总第3678期) 导报二版

“老师,帮我管严格点!”每逢开学,总会听到家长这样的叮嘱。家长说这话时,身旁大都站着一个调皮的孩子。此时孩子不会搭腔,只是沉默不语,似乎也默认了自己的不听话,同意了家长的叮嘱。而作为老师的我,其实是不太希望听到这句话的。

其一,当着孩子的面要求老师严加管教,无异于当众揭孩子的短,于他有不尊重的味道;其二,教育孩子只剩严格一种手段?这也暴露着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无奈;其三,是不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只能冷若冰霜、面无表情才能管好孩子?我不喜欢这样的老师,也不想做这样的老师。所以,每当有家长这样叮嘱我时,我会附上这样一句话:“孩子没有你想象的这么糟,他身上还有很多优点。”

正如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样,没有沟通就没有责备权。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或许家长觉得省心,但最无辜的受害者却是孩子。作为老师,我不希望家长对孩子只有责备。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身上的特点也是综合性的,我们必须全面地看待。

而在这方面,有些父母却很上心。

“老师,你有空吗?我想和你聊聊孩子的事。”小颖妈妈发来微信。我立马打电话过去,是的,我也想和小颖妈妈好好谈一谈。小颖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孩,书写工整,遵守纪律,成绩也还不错,可就是这样一个乖乖女形象的学生,却在“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习作中痛痛快快地骂了妈妈一场。到底怎么回事?我也想一探究竟。

原来,妈妈觉得一家人没必要面面俱到,于是吃零食时并没有叫小颖,以为她知道自己拿,而小颖却觉得是大人不想让她吃。妈妈给弟弟又买了件新衣服,小颖觉得那是重男轻女,但算下来妈妈给她买的新衣服远远超过了弟弟。母女俩就这样生了嫌隙,其实只是源于无意间的误会。我找来小颖心平气和地跟她聊了聊,告诉了她妈妈的想法和解释,孩子开心地释怀了,但这要归功于主动出击的小颖妈妈。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校的合作,要知道,父母和老师本就是同一营垒中的合作者。家长们,如果您觉得孩子表现异常,我们期待您主动与老师联系,准确地把握信息,才能更好地选择方法进行教育。

小锐妈妈和我聊到了她的焦虑,第一次当父母,她不知道怎样掌握好教育的“度”。放养式的教育,怕毁了孩子一生,虎妈式的教育,怕孩子心理承受不起。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思维的碰撞更有利于缓解焦虑,推进家校共育。最后,小锐妈妈和我达成了共识,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和幸福重要,分数比不上,学历也比不上,薪资的高低更比不上。我很欣赏小锐妈妈的做法,作为班主任,我同样困惑颇多,但能和家长们互促式地学习提升,我感到幸运。

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的功课,高超的教育艺术是在思考和探究中形成的。老师喜欢好学的学生,也同样钦佩好学的家长。我们不希望听到您说“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我们希望家长和我们一样,在学习和探讨中提升教育艺术的高度。

小杰妈妈一早打来电话,让我今天多留意一下孩子,昨晚她因为孩子的成绩,一时愤怒打了孩子。我确实也留意到小杰神色有些异常,于是一整天都在观察着他。我把妈妈打来电话的事告诉了他,他可以有自己的情绪去选择继续生气还是原谅,我只是把一位母亲悔不该动手的歉意与担忧传递给他。果然,孩子还是选择了原谅。

过程,其实远比结果重要。如果家长放下唯分数论,多问问孩子的学习过程,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习惯,在乎进步多于在乎排名,家庭教育上的拦路虎也许就会少很多。学生的成绩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成绩只是一朵花中的一枚花瓣,品行、体能、社交、心态……全部凑齐,才是一朵美丽的花。作为老师,我们不想只听到“老师,我孩子这次考了多少分?”我们更希望家长对孩子多一点成绩以外的关心,如同小杰妈妈一样,她知道,成绩没有孩子的安危重要。

家长和老师同心同力,家校共育的效果才会更佳。我们期待与家长平和地交流,共促式的探讨,再一同给孩子送去发自内心的关爱。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