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石滓镇柳塘中心小学

种菜养花,体验劳动的乐趣

■覃异邻 文/图

《教育导报》
2022年第41期(总第3689期) 导报二版

学校和家庭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场所。新时代,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有了更多创新的探索。随着“双减”的落地,学校和家长也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家校合力,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孩子参与到劳动实践中,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劳动中收获成长,完善自我。

劳动教育如何开展?很多学校都做出了尝试。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一起来看看邻水县石滓镇柳塘中心小学师生的劳动实践,感受劳动的乐趣,让劳动教育观念深入孩子心中。

种花、种菜、养鱼、包抄手、包棕子、竹器编织……在邻水县石滓镇柳塘中心小学的社团课上,孩子们热情满满地参与到各项有趣的劳动中,体验着劳动的快乐。

经历两年多的探索,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已初成体系,以“每日一养护行动+每周一校内技能课+每月一基地观察课+每期一劳动周”的常规状态全面铺开,孩子们还有了劳动实践基地——石滓镇四季花海生态园。

劳动技能课从识别杂草开始

种植社团刚刚成立时,看着园子里的碗豆、青菜、香菜、萝卜,老师们都在思考:这课怎么开始呢?没有书本,没有纸笔,甚至没有明确的课时目标,那就从认识杂草开始吧。

“老师,这个是草吗?”好几个孩子发出同样的疑问,看来,从认识杂草开始这一步走对了,孩子们还真不知道在一片绿油油的菜地里,哪些苗苗该被除掉。在老师的指点下,孩子们聚在一起认真地讨论着,合作与探究就这样自然地发生了。

学会识别杂草后,孩子们开始动手拔草了,准确地说是“抓”草、“掐”草。“拔草,要寻找到草的根部,将它连根拔掉。如果抓着乱扯,根没去除,很快又会长起来。我们写作文时,‘拔’字和‘扯’字在使用上的区别也在这里。”老师一边给孩子们示范,一边讲解,语文教学也带到了菜地里。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师生间的交谈少了一些规矩,更多地是生话式的对话,问得随意,答得自然,师生关系也在无形中变得更加亲近。

劳动重在体验,要让孩子们觉察劳动中被唤醒的身体潜能、体验因付出而带来的变化与成就。真正投身于劳动时,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能从中找到快乐,这就是劳动之美。

“社团+班级”种植模式诞生了

上学期,学校的6块菜地分别划给三四五年级的6个班,供各班师生初步探索劳动课程,培养大家的劳动意识,各班已对自己的地有了归属感与责任感。现在,有了种植社团,由社团老师负责统一规划、技术跟进,带着队员们定期协助养护菜地。

社团由每班两名孩子组成,一共只有22人,菜地全由社团老师带着孩子们种植,时间、力量都不够,师生参与面也很小。在各班老师商量后,“社团+班级”的种植模式诞生了。

大张燕老师和艾远山老师从集市上买回了辣椒苗、茄子苗、黄瓜和四季豆种子。大课间结束后,三至五年级的班主任一起来到菜地边,认真地交流着菜地的管理模式,老师们一边下地翻看着地里已经成熟的蔬菜,一边思考着自己班要种什么新的品种。

李瑞宇老师扯了一大把香蒜苗,还摘了一大把菜花;陈玉芳老师和李星老师也各收了一把菜,而另一边,五(1)班的菜地不但地已翻好,辣椒苗都已经种上了。

常常会看见下课后或午休时,三三两两的孩子蹲在菜地边数着菜苗和花朵的变化,老师们也会在路过时,驻足欣赏。瞧,邹柳熙同学正细心地把香樟树落叶倒在一棵树苗的树根周围,这样既可以为树根防晒保湿,还可以化泥为树苗补给营养。

两个星期前,地里种上了杜鹃,社团的孩子们才浇了第一次水,第二天早上花儿就绽放了好多。也许某一天、某一位孩子、某一位老师会把这盛开的杜鹃花带入课堂,流于笔尖。

劳动教育,重在做中学

种菜养花,老师们也都只是业余爱好。第一次将爱好升级为课程,关注每天的气候变化,观察植物每天的长势,再加上以往那些有限的经验,就是备课。然而,一旦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真正走进了师生们的视线,大家发现课程内容随处可见。这不,扁竹根优雅地盛开,需要松土浇水施肥了,这是一次很好的劳动课。除了浇水施肥,将校园里所有的花盆擦干净也是一次有意义的劳动课。

劳动技能课,重在做,在做中学,将老师所讲在实践中运用。全校大大小小有七八十盆花,“花盆的外部、盆口的边沿都要擦干净。擦完以后,要将长得好的、欣赏性强的一面转向路人。”讲解完注意事项后,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情况划分了劳动区域,孩子们迅速散开,拿来水桶、帕子,各就各位开工了。

陶质的、大的花盆被分给了高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孩子负责小一点的花盆,孩子们似乎将每一个花盆都当成了艺术品在小心伺候着。老师们也没做旁观者,仔细检查着孩子们擦过的花盆,给他们做一些必要的示范,然后将长势较好的兰草分株到个别空盆里。有些花盆是师生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形状颜色都不一样,擦完花盆后,孩子们又将花盆按大小、颜色排好了序。

“哇,你们做得太棒了!”当那些已经使用半年的白色花盆被孩子们擦洗得洁净如新时,老师们由衷地发出赞叹。在这项看似不起眼的课程里,每一个环节孩子们都喜滋滋地参与着,他们的工匠精神正在萌芽。

劳动课,能引导孩子们专注做事,静下来时,孩子们一定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看见内在的自我。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